高考语文知识点:论语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知识点:论语知识点总结"一文由育路编辑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育路网!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我们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
(一)注意文章形式
《论语》属于语录体散文,内容基本都以对话的形式出现,主要是孔子及其弟子在一起讨论问题的集录,通篇充满争辩、讨论的气氛。这一点很关键,我们在阔读时要注意。
(二)把握思想核心
《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学说的精华,即“仁”,也就是“爱人”。我们在阅读时要注意把握他的“仁爱”思想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三)积累文言词汇
学习文言文,首先要掌握和积累一定量的文言词汇。文言文中的基本词汇大多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这好理解。但有些词,古今意义却发生了变化,阅读时要多加注意。多接触一点文言文,也有助于了解我们民族的历史,继承祖国的文化,陶冶自己的情操。
作者简介
孔子(前55l~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孔子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公认为世界历史名人之一。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我国历史上,他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的思想、学说的精华,则比较集中地见之于《论语》一书,也正是这本书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及其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地位。
内容精要
《论语》一书,大概编成于战国初期,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思想、言论和行事的书,是孔子死后,由他的学生及其后学陆续整理、编纂而成的。全书包括《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等20篇。
孔子《论语》一书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中l心是讲做人的道理。为改变当时“天下无道”的局面,恢复社会安定,他提出以“仁”为核0的道德思想体系,并致力于道德教育。孔子主张仁,是希望通过实行仁政,既保护奴隶主的利益,也能够维持奴隶们的生活;孔子主张仁,是要加强人的自我修养,即“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讲仁的最基本意思是爱别人,即“四海之内,皆兄弟”。在仁学中,他一方面倡导爱人、匹夫不可夺志,提倡独立的人格精神;另一方面又要求以仁为己任,见利思义,见义勇为,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提出了一种把个人人格与社会责任、社会义务相统一的人生观。
孔子还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在学习和教育方面,他不但给学子们做了表率,也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孔子主张“有教无类”的原则,贯彻“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对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鼓励年轻人要积极向上。孔子善于用形象思维的方式诱导,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孔子鼓励学生要勇于思考问题,将思考问题看做学习的一部分。孔子提倡教学相长,非常喜欢与学生相互切磋,讨论问题。
(责任编辑:郭峰)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