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高考招生问答(5)

2017-06-26 10:08:34 来源:广西招生考试院

  九、专项计划批

  51. 专项计划批实施的依据是什么?

  答:专项计划批是专门用于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的录取批次。根据国家要求,实施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应单报志愿、单设批次、单独划线,在本科一批开始前进行投档录取。

  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共有三部分: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国家专项计划)、农村学生单独招生(以下简称高校专项计划)、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以下简称地方专项计划)。其中国家专项计划和地方专项计划列入专项计划批录取。高校专项计划列入自主招生批录取。公安类及需面试国家专项计划安排在本科提前批录取。

  52. 我区“国家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和报考条件是哪些?

  答: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下达到我区的国家专项计划面向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田阳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忻城县、宁明县、龙州县、天等县、大新县、田东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等 34 个县招生,其中合山市为享受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待遇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他 33 个县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我区其他地区考生不符合报考条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考生,具有填报国家专项计划的资格:

  ①高考报名时具有上述 34 个县户籍且连续满 3 年,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具有当地户籍。

  ②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3年学籍(在户籍所在县实际就读,并在户籍所在县参加高中毕业会考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53. 我区“地方专项计划”的实施区域和报考条件有哪些?

  答:地方专项计划面向全区农村考生。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考生,具有填报地方专项计划的资格:

  ①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区内的农村且连续满3年。

  ②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 3 年学籍(学籍地与实际就读地必须一致且连续就读,并在户籍所在县参加高中毕业会考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招生高校为广西大学、广西师范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民族大学、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等 7 所高校。

  54.“农村”户籍如何界定?

  答:根据《国务院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规定的批复》(国函〔2008〕60号)有关要求,以及广西统计局公布的《2015年广西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属性代码(17位)》(详见:http://www.gxtj.gov.cn/zdbz/tjbz/xzqhdm/201503/t20150318_54469.html),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属性代码(17位)中最后3位所表示的意义为:111表示主城区,112表示城乡结合区,121表示镇中心区,122表示镇乡结合区,123表示特殊区域,210表示乡中心区,220表示村庄。把其中的112城乡结合区、122镇乡结合区、210乡中心区和220村庄界定为农村。例如:考生A户籍地为南宁市三塘镇围村,考生B户籍地为南宁市三塘镇三塘村,考生C户籍地为南宁市青秀区新兴村,通过查询这三名考生的户籍地城乡分类代码,考生A户籍地南宁市三塘镇围村的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属性代码(17位)中最后3位为“220”,该生界定为农村户籍;考生B户籍地南宁市三塘镇三塘村的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属性代码(17位)中最后3位为“112”,该生界定为农村户籍;考生C户籍地为南宁市青秀区新兴村的统计用区划和城乡属性代码(17位)中最后3位为“111”,该生界定为非农村户籍。

  十、精准脱贫专项计划

  55.什么是精准脱贫专项计划?

  答: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是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十三五”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教育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作用,我区决定在全区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以下简称“贫困学生”)中实施教育精准脱贫专项行动的招生计划。2017年,精准脱贫专项计划安排区内本科和高职高专院校共2500个招生计划,比去年增加500个计划专项用于招收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

  56. 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招收什么样的考生?

  答:招收广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考生。目前,具有填报精准脱贫计划资格的考生名单已经公示。

  57.精准脱贫专项计划在哪个批次招生?

  答:专门设置精准脱贫专项计划本科批和精准脱贫专项计划专科批,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录取模式。志愿填报时间为 6 月 28 日 15:00 至 7 月 2 日 10:00。

  58.精准脱贫专项计划考生录取后有什么扶持政策?

  答:按照现行高校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给予贫困学生每人每学年平均 3000 元资助,确保贫困学生全部享受该项助学金且获得最高档次资助。同时,积极引导其申请获得每人每年最高 8000 元国家助学贷款,并按需求保证每人获得一个学校勤工助学岗位。

  十一、自主招生批

  59. 2017年我区自主招生批分为哪些类型?自主招生批供哪些考生填报?

  答:我区自主招生批分为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4类,供取得自主招生资格、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资格的考生填报,考生填报的志愿必须是本人所取得资格的学校之一。以上四类考生资格,均可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上查询。

  60. 什么是高校自主招生?

  答: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考生经参加教育部批准进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的高校自行组织文化测试、面试,经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入选考生须在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上集中公示。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

  61. 高校自主招生程序是怎样的?

  答:①招生院校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订自主招生方案,并纳入本校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

  ②符合招生院校自主招生条件的高中毕业生,经所在中学推荐或其他形式提出申请,由中学向招生院校提供考生在校德智体美发展情况以及获奖、特长等证明及写实性材料。

  ③招生院校组织专家组,按照自主确定并经公示的标准和考核办法,对考生材料进行审查,并在进行面试等相关测评、考核后,提出候选人,招生院校招生领导小组审核后确定入选考生名单。

  ④考核通过的入选考生名单须及时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并在考生所在中学、招生院校网站以及生源所在省级招办指定的信息发布平台、阳光高考信息平台或新闻媒体上公布。

  ⑤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招生院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招生院校投档。招生院校对先期考核通过并且符合统考成绩要求的考生,进行综合评价、自主招生。

  ⑥招生院校录取工作结束后,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应将招生院校自主招生的考生通过本省级招办信息平台和有关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 招生院校须及时将自主招生的已录考生名单在本校网站上公布。

  62. 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有哪些规定?

  答:①必须参加高考报名。

  ②参加所报学校组织的高水平运动队的测试。

  ③由教育部在阳光高考平台上公示测试合格考生名单。

  ④录取文化分要求。一级运动员(含)以上参加国家体育总局统一组织的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单独招生文化课考试,合格者可免参加全国高考;二级运动员高考成绩最低达到我区本科第二批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的 65%。

  63. 什么是高水平艺术团考生?

  答:高水平艺术团考生等同于往年的艺术特长生,是具有音乐、舞蹈、戏剧、书画等艺术特长的,由试点招生院校组织测试,合格者确定为高水平艺术团考生。

  64. 高水平艺术团的录取规定是什么?

  答:由省级招生部门根据招生院校向社会公布的调档分数以及考生填报的考生志愿,将不低于招生院校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公示合格考生档案投放到招生院校,由招生院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

  65. 哪些考生具有高校专项计划资格?

  答:高校专项计划面向融安县、融水苗族自治县、三江侗族自治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资源县、隆安县、马山县、上林县、田阳县、德保县、靖西县、那坡县、凌云县、乐业县、田林县、西林县、隆林各族自治县、凤山县、东兰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忻城县、宁明县、龙州县、天等县、大新县、田东县、昭平县、富川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合山市、河池市金城江区、蒙山县、钟山县、武宣县、灌阳县、天峨县、博白县、苍梧县、藤县、桂平县、兴业县、百色市右江区、贺州市八步区、南宁市邕宁区、上思县、陆川县、恭城瑶族自治县等51个县的农村考生招生。

  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的考生,具有填报高校专项计划的资格:

  ①高考报名时户籍地为上述51个县的农村且连续满 3 年。

  ②具有户籍所在县高中连续 3 年学籍(在户籍所在县实际就读,并在户籍所在县参加高中毕业会考或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③高考报名时考生父母或法定监护人户籍地在上述 51个县的农村。

  农村的界定见第54条。

  66. 高校专项计划考生资格审核程序是怎样的?

  答:按照教育部的规定,由考生自行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进行农村学生单独招生报名。现高校专项计划考生资格审核工作已完成,考生可登录自己所填报院校的网站进行查询。

  (责任编辑:卢雁明)

 5/8   首页 上一页 3 4 5 6 7 8 下一页 尾页

分享“2017年广西高考招生问答”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