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试题评析(2)

2017-06-20 10:44:51 来源:河北教育考试院

  全国Ⅰ卷第38题,以近年来我国消费品市场总量过剩结构不佳的现状为素材,要求考生通过阅读素材,发现并概括提炼出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而思考我国生产企业应如何应对。试题呼应当前经济领域改革重点,呈现了我国消费品领域供给侧结构改革的现实图景,突出考查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辨析题等为载体,突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考查。

  批判性思维能力是思想政治学科一项重要的学科能力。批判性思维强调面对问题时的“慎思明辨”,要求采取辩证思维方法来反思和探究问题,以求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深刻认识。树立批判性思维习惯,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具有积极意义。

  全国Ⅳ卷第23题的情境是:城市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增强了公众的安全感,但公民隐私权因此受侵犯的事例时有发生,有人据此认为“维护公共安全不能牺牲公民的隐私权。”试题要求考生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辨析。

  4.以设问的多角度和开放性,加强对思维过程和探究能力的考查。

  探究能力根源于好奇心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反复的实践和长期的积累。在考试过程中,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情境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提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得出创见性的结论,并用恰当的学科术语予以准确清楚的表达,同时体现出积极的探究态度。为达此考核目标,思想政治科试题通过多角度和开放性的设问,引导考生从多维度思考问题,运用学科方法深入探究问题,从而为其展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思维品质和思维成果提供必要空间,有效区分不同层次水平的考生。

  全国Ⅱ卷第38题,以我国玉米收储制度改革为背景,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知识多维度、深入分析这一改革,思考玉米价格下降对玉米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而提出应对玉米种植户收入下降的具体措施。该题要求学生能够解读材料信息,运用知识进行推理,对考生思维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具有一定的难度。

  三、体现引导教学的高考立场,落实考试大纲修订精神。

  高考考试内容范围、能力考查要求、题型题量甚至试题呈现方式等都对考生复习备考有着重要影响,对日常教学也有引导作用。高考每年都会根据教学内容更新、学科发展、考试要求变化等对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进行微调。2017年的思想政治科考试大纲修订坚持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引导教学”基本立场,突出了学科能力考查要求的具体化和精细化,调整了材料分析题题量和学科搭配,对深化能力考查提出了新要求。而今年的学科命题对此作了积极的回应。

  1. 按照具体化的能力考查要求设计试题,达成考查目标。

  思想政治科能力考查目标的细化要求,在设计材料分析题时,表现为不同的设问角度。例如,设问中的要求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办”的差别,“是什么”重在辨别事物的性质,“为什么”重在分析现象的原因,“怎么样”重在对问题或现象的总体评价,“怎么办”重在问题的解决。这也就要求考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这些差别,有针对性地调动和运用知识,在综合分析判断基础上回答问题。

  全国Ⅳ卷第3题要求考生从唯物史观角度判断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改革的性质,属于“是什么”类型试题。全国Ⅲ卷第39题第1问,要求考生说明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为什么”类型试题。全国Ⅰ卷第38题,要求考生针对我国消费品供给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生产企业的应对策略,属于“怎么办”类型试题。

  2.调整题量和学科固定搭配,减少试题固化模式对能力考查效果的影响。

  近年来思想政治科命题强调题型结构的稳定,逐步形成了2道材料分析题,其中1题为经济知识和政治知识搭配的综合题,1题为哲学知识和文化知识搭配的综合题的固化模式。经过数年实际运用,这一固定搭配逐步暴露出难以与真实情境相契合的问题。一些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或者文化生活的情景材料,可能非常适合各自学科知识能力的考查,但却存在难以找到另外学科恰当考核点的情况。这既影响命题效率,也容易产生试题内在统一性不足、考核点集中等现象。另外,固化模式虽然一定程度上利于考生备考,但也容易束缚考生的思维。在此背景下,今年全国Ⅰ、Ⅱ卷思想政治的材料分析题由过去的2题调整为3题。由于采取措施控制各题背景素材的文字量和设问数量,试题的总体阅读量、难度和答题书写量并未增加,有的试题答题书写量还有所减少。同时全国Ⅲ卷思想政治材料分析题保持了2道题的数量,但学科搭配变为政治与哲学,以及经济与文化。由此可以看出,打破文科综合思想政治的材料分析题的固化模式,将会逐步成为一种“新常态”。

  (责任编辑:卢雁明)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分享“2017年高考全国卷思想政治试题评析”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