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试题评析 权威发布(2)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增强感召力
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是立德树人的底气和底蕴,2017年高考试题充分体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蕴含着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密码”,实现了“润物细无声”。
全国Ⅱ卷作文“中华名句用用看”,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材料,突出语文学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鲜明特点和独特育人优势。该作文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等六句分别来自不同时期的中华名句并列齐观,包含自强奋发、家国之爱、豁达自信、敢于担当等丰富内涵,涉及个人、社会与国家等不同层面。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激活名句的内在生命力,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
以试题为载体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科综合命题的一贯风格。中国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全国Ⅰ卷40题,以中国诗词大会为情境主题,以诗词为桥梁,激发学生共鸣,要求学生思考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培育学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弘扬者。全国Ⅲ卷1—3题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中国传统剪纸艺术为载体,通过人文景观去考查其蕴含的地理规律、特征和过程,引导学生感悟和谐共生的人地关系之美。
聚焦时代使命,增强“牵引力”,引导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2017年高考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主线,从历史到现实,从国际到国内,从社会到个人,从理想到实践,环环相扣,融会贯通,聚焦时代使命,助力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引导学生准确把握历史坐标。
一是从历史到现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历史学科重点考查国史、党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如全国Ⅱ卷41题,以清朝雍正年间、中国近代洋务运动时期、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三个不同时段的矿业政策为线索,反映出长时段国家历史巨变和求富求强的轨迹,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思想政治学科选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重要论述为材料,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思考、领悟背后深刻的哲学方法论和价值取向;充分反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如“十三五”脱贫攻坚、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等主题,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坚持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
二是从国际到国内,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5月喜逢“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胜利召开,高考正面突出这一国家战略,如全国Ⅰ卷作文“中国关键词”在材料中列入“一带一路”、文综全国Ⅲ卷38题中国铁路“走出去”等。文综全国Ⅲ卷39题,以中国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情境主题,启发学生思考国际治理的中国方案,理解中国与世界的休戚与共、中国对世界的积极贡献,培养强烈民族自信心自豪感。
三是从社会到个人,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如文综全国Ⅱ卷40题以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先进事迹为情境,以榜样的力量感染触动学生,引导学生胸怀报国梦。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全国Ⅲ卷作文以“高考作文话高考”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四是从理想到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思想政治全国Ⅳ卷25题讲述时代楷模李保国的感人故事。他一生奉献,致力于山区群众脱贫,被当地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试题要求学生运用人的价值相关知识进行思考,引导学生把视线投向社会需要、国家发展,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实现人生抱负。
(责任编辑:卢雁明)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