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评析2017全国卷Ⅰ高考作文:这个“女孩”不奇怪

2017-06-08 06:47:04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三看倾诉对象与材料的关联点

  今年的作文题如果说还有机关的话,就是这样一个限制,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这个文章写出来让什么人看的呢?是外国的青年,是要让外国的青年能够读懂中国。如果要说给外国的老年人与说给外国的小朋友,那切入点完全不一样的。

  青年人思想活跃,眼界开阔,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在一定程度上比其他群体更容易理解中国,读懂中国,对中国会有天然的好奇与了解。那么,在介绍中国的12个关键词中,所选择的就是能够切合青年人感兴趣的话题,而且不能底层面的简单的解说,像是给小朋友讲故事那样。应该有一定的高度与深度,

  同时要注意到东西方的文化差异,用外国青年人能够接受的视角来解释中国现实、中国现象,如果只是自说自话,尽管卖力,也收不到效果。不看你说的多么好听,最关键是人家听懂了多少。

  四看指向与能力的关联点

  高考作文无疑是社会最为关注的热点,方方面面都有话要说,这是可能理解的,毕竟是国考。高考作文的指向性是我们睁大眼睛在关注的,这个指挥棒的效应再强调都不为过。那么,结合前面分析看,这个指向就是引导学生要关注社会,思考现实现象,得出自己对生活的理解。

  那么,作文本身的素养能不能强化呢?如果把作文当成了时政的传声筒,那是失败的考试。今年的作文题则是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了。就作文能力而言,是要考虑如下几个层面的:

  1、三关键词选择之后的协调与关联特别重要,有的考生可能勾选三个不难,而要真将三个关键词进行有机整合的时候,发现粘接点难找,粘接度不牢,这就是作文能力本身的问题了。考查学生的思辨力,观察力之后,再考查他们组织材料的能力,完全是语文(作文)教学所要承担的要义。

  2、外国青年人喜欢什么样的语言风格,是作文表达风格的基调才对。如果死板的讲道理,讲大道理,人家是不爱听,甚至是听不懂的,那效果就没了。语言风格必须是新潮的,幽默的,才能生动的讲好中国故事。

  3、切入的每一个关键词内核,都有其相关的专业知识,这也要求考生不能一味说热闹话,一定要说内行话。越是内行就越是专业,就越能把故事说明白,说透彻。这也就是前面强调的一定要选取自己熟悉的能够有效把握的关键词来说。

  总之,2017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是高质量的。出题人自然说好;者(老师、教辅团队)也说把握住了,自然也是好;考生感觉有话可说,也说好。如此,便有理由总结一句: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安徽合肥巢湖市柘皋中学 唐金龙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名师评析2017全国卷Ⅰ高考作文:这个“女孩”不奇怪”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