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高考语文复习要及时做好战术调整

2017-05-20 05:39:34 来源:精品学习网

  "高考语文复习要及时做好战术调整"一文由育路编辑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育路网!

  轻阅读、重做题,造成一些考生现代文阅读得分不高——语文:分配好“看”与“做”的时间

  学生常常有这样的烦恼:现代文阅读“会看不会做”。实际上“会看”是表面现象,大多数学生只是停留在“认字”层面上,也就是说只是看懂了字面意思,并没有真正看“懂”文字所承载的内在含义。

  阅读要得高分,考场上如何分配“看文章”与“做题目”的“时间比”很重要。只有在看“懂”文章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做对题目。但现实中,学生们往往是轻阅读,重做题;快阅读,慢做题。假如我们把“看文章”与“做题目”的时间重新调整一下,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做到“三个读出”

  现代文阅读,考生要舍得在“看文章”上花时间,牢牢把握“三个读出”:即读出主旨,读出结构,读出语言。

  看完文章连这篇文章在“写什么”都不清楚,怎么能够做对题呢?一般来看,上海高考语文卷的篇文章侧重的是说明、议论,所以涉及的是说明的“对象”,阐述的“观点”;第二篇文章常常是文学作品中的散文,侧重的是作品的“主旨”,作者的“态度”和“情感”。

  文章的“结构”是作者思维的外在表现,也就是说,作者的思路是通过文章最显现的“结构”(主要是自然段落、句子)呈现出来的。我们阅读时,一定要明白,这个“主旨(内容、观点、情感)”是通过哪几个层次逐步表达(表现)出来的。如果在阅读时,不关注“结构”,那你基本上是在“云里雾里”看文章。

  除了从宏观上关注“主旨”和“结构”以外,还要关注文章的“语言”,尤其是“逻辑性”语言。一般情况下,“形象性”语言较易引起考生注意,而那些逻辑性语言却常常被忽略。其实,逻辑性语言多与“结构”紧紧相连。文章中的“也”、“却”、“又”、“不仅……而且”、“但是”、“如果”等字词的运用,与文章的结构、作者的思路有着紧密联系,也常常是命题者特别关注的地方。

  要完成这些“阅读任务”,就要求每一位考生除了仔细地读,思考地读以外,必须养成“圈划着阅读”的习惯。有了这样的“前期工作”,再来做题,准确率会大大提高。

  把握“六个重点”

  此外,现代文阅读还要牢牢把握“六个重点”:即语义与修辞、观点与材料、开头与结尾、原因与结果、作用与特点、文本与拓展。

  语义与修辞:即对词语的意义或修辞意义进行解释,是现代文阅读题中的“微观”题,常常是必考题。这类题目答题的关键是“寻找题目和文章中的语言信息”。“语言信息”有直接感知的,也有间接感知的。尤其是那些隐含的、需要敏锐发觉的词语,只有在细读、慢读的过程中才能发现它们。

  观点与材料:“根据提供材料说出观点”是现代文阅读的常见题型。一般有三种情况,即观点是上、下文中的某一句话;观点是上、下文的某些内容的概括;观点是上、下文全部内容的概括。考生要有“宏观”的阅读习惯。

  开头与结尾:好文章讲究布局,讲究呼应。布局、呼应的精妙处,也是命题者关注的地方。考生在阅读文章时,要是始终顾“头”顾“尾”,顾“左”顾“右”。需要提醒的是,这类题目回答要“具体”。笼统地答“承上启下”、“前后呼应”基本上是“不得分”的。答题必须联系“这篇文章”中的具体内容,即回答“承前”的是什么内容,“启后”的是什么内容,“前”呼应什么,“后”呼应什么。

  (责任编辑:郭峰)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