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路高考网,提供查院校、选专业、填志愿,高考择校路线规划服务
微信小程序
高校招生小程序

快速择校

微信公众号
高校招生公众号

政策解读

010-51291557

客服热线 : 8:00-20:00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熟语

2017-05-04 06:12:54 来源:精品学习网

  "高考语文语言基础知识复习资料熟语"一文由育路编辑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育路网!

  一、熟语的定义

  熟语。按照《辞海》的解释,熟语是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组织。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现代汉语词典》则说熟语是“固定的词组,只能整个应用,不能随意变动其中成分,并且往往不能按照一般的构词法来分析,如‘慢条斯理、无精打采、一来二去、乱七八糟、八九不离十’等”。

  由此可见,熟语是长期以来为人们所熟知和惯用的定型词组或短语,是一种形式简练、意义精辟、内容丰富而材料特殊的语言。

  二、熟语的特点

  1、结构上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不能随易作大的改动,如“明日黄花”不能改为“昨日黄花”;“碰钉子”,不能说成是“碰螺丝”;但是熟语的固定性不如成语,可以加减、改动一些字,如“碰了一鼻子灰”与“扑了一鼻子灰”,“不管(不问、不分)青红皂白“等。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拆开甚至可以改变其原有的顺序。如“开夜车”,可以说成“夜车不能开得太晚,要注意休息”。

  2、意义上的整体性,熟语的意义是特定的,不能只从字面去解释,如“骑驴看唱本——走着瞧”,我们就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成边骑着毛驴走路边看演出。

  三、熟语的分类

  1、谚语

  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或反映人生哲理,或反映生产经验,或反映阶级斗争的。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二月二,龙抬头;湖广熟,天下足;瑞雪兆丰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等。谚语是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语言样式,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但是,有不少谚语含有剥削阶级或封建迷信的意识和偏见,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八字命生成,由天不由人”;“女子无才便是德”。显然,这是应该剔除的糟粕。谚语与成语的主要区别在于谚语一般是句子,成语大多是词组;谚语一般显得通俗,成语大多显得典雅。农谚往往带有地域性,成语具有全民性。

  2、歇后语

  歇后语是广大民众喜闻乐道的生动形象而诙谐有趣的口头语言,分前后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或隐语,像谜语里的“谜面”;后一部分是对前一部分的说明解释,像谜语里的“谜底”,是表达意义的重要部分。两部分之间有间歇,间歇之后的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好让人猜想它的含义,所以叫作歇后语。人们也常常把它称为“俏皮话”。歇后语分为喻意的和谐音的两类。喻意的歇后语,它的前部分是一个比喻,后部分是对前部分的解释,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快刀切豆腐——两面光”。谐音的歇后语,它的后一部分借助音同或音近现象表达意思,这是一种“言在此而意在彼”、妙语双关的现象,如“旗杆顶上绑鸡毛——好大的掸(胆)子、窗户上吹喇叭——鸣(名)声在外”。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但是,要选择内容健康的,抛弃内容庸俗落后的。对于内容健康的歇后语,也要根据作品所要表达的意思和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不能滥用。不宜在庄严的场合里使用。如果用得牵强,用得生硬,那就要弄巧成拙了。

  3、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种比喻定型化的具有抽象整体意义的词组。结构简括,形象生动,含义准确,出现频率高,用处广。例如“背黑锅、碰钉子、回老家、磨洋工、耍花招”等。惯用语上熟语中比较特殊的成分,特点鲜明。首先,它在用法上是整体的,意义上是单一的,已从字面意义转化为较深刻的抽象意义,不能望文生义。如“踢皮球”本指以脚踢球的运动方式,后喻指不负责任地互相推来推去。其次,它在形式上大都是“三字格”,结构上多为动宾结构,如“扣帽子、开倒车、开夜车”,或者偏正结构,如“替罪羊、拦路虎、糊涂虫、马后炮”。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是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惯用语与成语有一定的相似性,但是,惯用语口语色彩浓,成语书面色彩浓;惯用语含义单纯,成语含义丰富;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成语一般不可以拆开来使用。

  试比较下面两组词语,体会惯用语生动通俗的口语表达效果

  成语置若罔闻 ? ?阿谀奉承 ? ? ?李代桃僵

  惯用语耳边风 ? ? 拍马屁 ? ? ? 替罪羊、背黑锅

  4、格言

  格言是具有哲理的言简意赅的语句,大部分是出自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一般不直接考查,主要是通过写作体现出来。

  例如1、知识就是力量。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3、事实胜于雄辩。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由此可见,熟语比成语更贴切生活,更贴切社会,更贴切实际;因而能进一步扩大中学生使用词语与进行语言实践的范围。《考试说明》的调整更符合生活实际,对中学语文教学能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

  四、熟语测试题型趋向及典型例题

  熟语测试题的题目类型以及如何测试都是考生们所关心的,由于2004年已经是很多省市自主命题,熟语在个省中基本都有体现,但估计考查2005年高考考查的重点仍然是成语,即使出现成语以外的熟语也应该是广大中学生所熟悉的。但是,在学习中千万不能掉以轻心,注意积累。

  但是熟语怎么考?自从“熟语”被确定作为高考考查对象的那开始,人们就一直在揣测着。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和各种资料的分析,我们认为,对“熟语”可能的考查形式有如下几种

  1、辨别读音。(与语音题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傅粉  果脯  鹄立  手无缚鸡之力

  B、谒见  歇凉  喝彩  远水不解近渴

  C、花蕾  对垒  打擂  胜不骄败不馁

  D、栈道  辗转  纤绳  吃一堑长一智

  这里的“吃一堑长一智”、“远水不解近渴”、“胜不骄败不馁”、“手无缚鸡之力”都是很常见的熟语,解答这一类试题的难度不是很大。答案是B。

  2、辨析字形。(与字形题结合起来考查)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答案B 有志者事竟成 毛骨悚然 天遂人愿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惊蛰、闻过饰非、按图索骥、事实胜于雄辩

  B .睿智、丰功伟绩、湮没无闻、不费败灰之力

  c .涵养、挺而走险、兵荒马乱、吉人自有天相

  D .斡旋、喧宾夺主、强驽之末、风马牛不相及

  3、判断用法。(将成语和熟语混在一起,让考生判断成语、熟语使用的正误)

  (1)、(2004年高考浙江卷)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这事你现在做不了,就不要勉为其难,以后有条件再做不迟。

  B.他谦虚地说“我既不擅长唱歌,也不喜欢运动;除了画画,就别无长物了。”

  C.随着再就业工程的实施,许多下岗职工坚信山不转水转,自立自强,重新找到了人生的位置。

  D.在国企改革中,某些人“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打着企业改制的幌子,侵吞国有资产。

  解析B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用在这里不合语境。A勉为其难,勉强做能力所不及的事;C山不转水转,事物总是运动的,办法总汇有的;D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比喻用假象迷惑对方达到某中目的。

  答案B

  (2)、下列语句中加点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做任何工作都不能孤军奋战,必须团结合作。墙倒众人推,我们只要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就一定能克服工作中的种种困难。

  B.初春的校园,篝火晚会上,大家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有的在唱着,有的在跳着,有的在谈着……欢乐围绕在每个人的身边。

  C.来到公司的第,我好像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做,忙得头昏眼花。已经过了下班的时间,我还在七手八脚地忙乎着。

  D.他虽然很年轻,作品也不多,但在漫画创作方面已是头角峥嵘,小有名气,受到同行的普遍赞赏。

  解析答案D(墙倒众人推比喻在失势或倒霉时,备受欺负。春意阑珊阑珊,有“将尽,衰落”之意,和整个语境不符。七手八脚“七……八……”,嵌用名词或动词,表示多而杂乱。不能指“我一个人”头脚峥嵘比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超越寻常,不平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对曾经纵横中国五百年的晋商,我们今天只能透过那些纸醉金迷的晋商大院来遥想他们当年踏漠北、下南洋的辉煌。

  B.光明村委会提出,在旅游淡季积极开展果品销售,将旅游业和果业的开发有效地结合起来,这与专家的意见不谋而合。

  C.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从而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D.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

  解析A纸醉金迷,形容叫人沉迷的奢侈繁华的环境;犯了顾名思义的错误,错误的理解成一种纸张。B不谋而合,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完全一致。C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这里写大学生不正确。D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外表很华美,里头一团糟;这里写文字不恰当。

  答案B

  这一类题型应该是高考熟语考查的最主要的形式,考生应在这一题型上下功夫。

  4、名句填空。(与名言名句结合起来考查)

  例如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熟语

  (1)与“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意义接近的有《醉翁亭记》中的 ? ?。(答案醉翁之意不在酒)

  (2)与“八竿子打不着”意义接近的熟语有 ? ? 。(答案风马牛不相及)

  (3)与“好死不如赖活”意义相反的熟语有 ? ? 。(答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4)与“痴心妄想”相近的熟语有 ? ? 。(答案赖蛤蟆想吃天鹅肉)

  (注这种题的答案可以有多个)

  5、成语替换。

  例如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

  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②“豪强”与“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奸。

  ③我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

  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参考答案①吹毛求疵 ②沆瀣一气 ③直言不讳 ④贪得无厌)

  6、综合运用。(以语言综合运用题出现,写一段话,要求在所写的这一段话中用到某个熟语)

  例如请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这一熟语写一段话,不得少于30字。

  参考答案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

  (责任编辑:郭峰)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高考专业报名咨询
  • 意向专业:
  • 学生姓名:
  • 联系电话:
  • 出生日期:
  • 您的问题:
  • 《隐私保障》

高考低分择校动态

免费咨询

在线咨询
录取几率测评
扫码关注
官方微信公众号

官方微信公众号

电话咨询
联系电话
010-51291557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