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轮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农业知识点
中国农业在其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发明创造,形成独特的生产结构、地区分布和技术体系。以下是古代中国农业知识点,请大家学习掌握。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①原始社会时期:刀耕火种,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低下。
②商周时期:青铜农具出现,但由于青铜的昂贵,在农业生产中只是少量使用。
③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开始运用,铁制工具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生产力水平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显著提高。
④西汉时期“铁制工具普遍使用,牛耕技术推广,二牛抬杠.
⑤东汉:使用一牛挽犁.⑥唐朝曲辕犁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耕犁趋于完善。
2.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确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土地私有制。
3.小农经济的含义:
①以家庭生产、生活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②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但却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始终在中国封建社会占据主导地位。
4.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②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③小农经济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在没有战乱和苛政、天灾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
④但是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古代中国农业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育路网。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2017年一轮高考历史复习古代中国农业知识点”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