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复习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

2017-04-17 14:46:44 来源:精品学习网

  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地位, 都十分重视培养和选拔人才, 并逐步建立了一套考试和选官的制度。以下是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点,请大家学习。

  1、世袭制;军功受爵;

  2、察举制度 两汉时期,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封建国家统治的需要,汉朝建立和发展了一整套选拨人才的选官制度。包括察举和征召等内容。选官标准:前期是才能和品德,后期却变成门第望族。九品中正制

  3、科举制度

  (1)、隋唐时期:创立和完善:A、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B、唐朝时:①、贞观时,增加了科举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还首创了武举和殿试。③、开元年间,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了定制。C、评价: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社会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它起到了抑制门阀、扩大封建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等作用。

  (2)、北宋时:发展:①、北宋初期:A、考试分乡试、省试和殿试三级;B、严格规定了科举考试的程序,殿试成为定制;C、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考试科目;D、在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

  ②、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时又改革科举考试:废:…;改:…;设:…。

  (3)、明朝时:八股取士:科举试卷只能从儒家的四书五经中命题。

  (4)、清朝时:A、戊戌变法时: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B、1905年,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4、高考: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

  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点的全部内容就是这些,育路网预祝考生可以金榜题名。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高考历史复习我国选官制度的演变知识点总结”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