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封建制度知识点总结

2017-03-22 13:23:22 来源:精品学习网

  封建制度是以封建性质的封建主阶级占有土地剥削农民(或农奴)剩余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制度,下面是封建制度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学习。

  知道:

  1.西欧封建制度大体产生于6世纪下半叶,后逐渐扩展,11世纪前后基本确立。

  2.8世纪上半叶,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改革土地分配制度,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史称“采邑改革”。“采邑改革”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加速了自由农民的农奴化进程。在采邑制度下,国王的实际权力有限。到了法兰克王国后期,采邑变成世袭领地,封建领主势力很大,王国陷入分裂割据状态。

  3.1265年召开的英国议会和1302年举行的法国三级会议,标志着英法两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

  理解:

  等级君主制形成的背景、内涵、特征及其影响

  背景:12世纪后,随着城市的复兴和商品经济的活跃,国王和新兴的市民阶层力图携手打破封建割据局面。13世纪下半叶起,英、法相继出现了新的权力机构——等级代表会议,与会者大多为教会贵族、世俗贵族和城市市民,等级君主制随之登上了历史舞台。

  内涵: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

  特征:贵族和市民等阶层共同参政,并在一定程度上分享权力,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特征之一。

  影响:等级君主制相对于中世纪早期的政治混乱和割据状态而言,具有历史进步意义,推动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封建制度知识点总结的所有内容就是这些,育路网预祝考生可以金榜题名。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2016-2017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封建制度知识点总结”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