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

2017-03-16 09:53:30 来源:精品学习网

  雪线的高度一般随纬度的增高而降低。赤道附近,雪线约高五千米。下面是育路网整理的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请考生及时学习。

  1.雪线的含义:雪线实际上为一个地带。在高寒地区,由于气温低,降雪多,每年降雪量大于融雪量,因而形成终年积雪区。雪线既是终年积雪区的下界,也是固体降水量和消融量(包括蒸发消耗和融化量)相等的界线,故又将雪线称为固体降水的零平衡线。雪线是控制冰川发育和分布的重要界线,只有雪线以上的地区,才会形成多年积雪和冰川。如果在某一高度以上,周围视线以内有一半以上被积雪覆盖且终年不化,这个高度就称为雪线高度。

  2.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降水: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降水量小,则雪线高度高;降水量大,则雪线高度低。如副热带地区降水少,雪线最高,为5000—6400米;赤道地区降水多,雪线高度一般为4400—4900米。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背风坡降水少,雪线高。如喜马拉雅山南坡雪线为4600米,北坡雪线则高达5800米

  地貌:地形对雪线高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坡向、坡度等方面。如阳坡气温高,冰雪消融量大,阴坡则相反。地形陡峭的地方不易积雪,陡坡雪线较高,缓坡则相反

  气候: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雪线高度,气候变暖则雪线上升,气候变冷则雪线下降

  注意:具体到某一山区,主要看气候(包含了气温、降水量等因素,非上表中的“气候”)与地貌两方面对其影响的强弱。

  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的全部内容就分享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请考生持续关注育路网。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盘点高考地理一轮复习雪线及影响雪线的因素”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