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点

2017-03-07 13:43:12 来源:精品学习网

  农业生产与地域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统一的空间。育路小编准备了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点,希望你喜欢。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地理条件

  (1)气候条件:大部分位于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和水分基本可满足一年一熟作物需要,但不利条件是容易受到低温冷害的影响。

  (2)地形、土壤条件: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条件;黑土、黑钙土广泛分布,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有利于农业生产。

  (3)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农牧兴工、共促农牧②交通: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发展外向型农业。③开发时间较晚,人口密度较低,有利于绿色农业和大农业的发展。

  2、主要地形:三山脉(小兴安岭、大兴安岭、长白山)、三平原(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农业布局特点: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三大平原地区。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畜牧业区:主要分布在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是重要的羊、牛、马牧畜生产基地。畜种:呼伦贝尔市三河地区:三河牛、三河马;松嫩平原西部:东北红牛。

  4、东北商品粮基地生产特点:①大规模机械化生产②地区专业化生产

  5、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发展适应加工需要的优质、专用品种,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促进粮食转化,延长产业链条;建设绿色食品基地。西部草原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山区农业:实现由原料型生产向原料及产品加工并举的转变。

  6、东北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有利条件是:

  自然条件:雨热同期,光照充足,平原广阔、土壤肥沃。

  社会经济条件:人均耕地面积大,机械化程度高,交通便利,对外联系方便,市场需求大。

  7、东北商品粮基地发展潜力较大的原因:

  地广人稀,机械化水平高,粮食商品率高;目前单位面积产量不高,随着科技和农业投入的增加,粮食的单产和总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有一些宜农荒地可供开垦;(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商品粮基地潜力下降:由于人口稠密,每年净增人口多;城市、工交建设等建设用地不断增加,耕地面积将会有所下降;目前单产已较高,增产潜力已较小。)

  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农业发展知识点”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