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2017-03-05 08:36:59 来源:精品学习网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一文由育路编辑整理,更多精选内容请关注育路网!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1840-1860年)

  【阶段特征】从1840年至1860年,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其阶段特征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它反映在中国社会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1)经济上: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渐强,中国经济开始走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近代化开启。(2)政治上: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很多主权丧失;“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统治阶级外交政策也开始调整。矛盾聚合促成具有时代特色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爆发。(3)思想上:“新思潮”的萌发,中国人对西方有了新认识。

  【基本线索】

  本单元包括从1840年至19世纪60年代的基本史实。

  从17世纪开始中国已经落后于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19世纪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已走到穷途末路,清王朝统治集团反动腐朽;而同一时期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方兴未艾,工业文明取代农业文明,资本主义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为扩大殖民地和海外市场,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船坚炮利敲开中国长期闭关的国门。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的内容基本上反映了世界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对外掠夺以商品输出为特点,同是地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并成为它的附庸,也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

  为了进一步扩大侵华权益,1856年英法两国双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如果说鸦片战争主要冲击的是沿海地区的话,那么前后持续4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冲击到中国社会的中枢。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深入,使清朝国内阶级矛盾空前激化,从而导致了以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心,以反封建为主的全国人民大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农民运动的最高峰;同时还反映出了社会性质剧变的新趋势,具有以往农民起义所不曾有过的新特点;太平天国的一些领导人开始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中国独立、富强的道路,担负起了反侵略反封建的双重任务。但是由于作为小生产者的农民阶级无法抵御封建思想的侵蚀,跳不出封建制度传统的束缚;再加上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终于以失败告终。太平天国运动极大地动摇了封建统治秩序,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它的悲剧命运则表明:农民阶级是反封建的主力军,但由于落后生产方式所决定的阶级局限,他们不可能找到解救中国的正确出路。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