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上学期必背知识点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
*****补充:加强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需要
(2)为了弥补市场调节不足
(3)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三、市场秩序的必要性和措施
①意义:只有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十八届三中全会内容)
②如何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国家:
①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严格实施市场准入、竞争和市场交易规则,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
②切实加强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信用制度,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体系,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经济活动参加者: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在全社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企业:遵守市场规则和职业道德,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信誉。
消费者: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绿色消费,要有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条宝贵经验。基本特征:(一公二共三有力)
①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
②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五、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手段和目标
①必要性 第一、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
第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有利于保持国民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②含义: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③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④手段:以经济手段(经济计划、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注意:我国现阶段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税收)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汇率等)。
区分财政政策(财政收入、支出、税收)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贷款、利率、汇率等)。
*****补充: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
(1)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2)遵循价值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政治:上学期必背知识点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