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第三章同步训练

2017-02-12 17:28:41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历史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1.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创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创办的企业最为红火,其原因不包括 ( )

  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政府提倡使用国货

  C.时处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思潮以及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2.“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一战”后不久很快陷入低谷,它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是阻碍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呈波浪形态

  C.战争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D.官僚资本的形成严重制约了民族资本的发展

  3.1904~1907年中国兴起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新浪潮,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相信能认购一股就等于收回一份利权,于是争相认购股份,引起了全国到处创办股份、合伙或独资经营的新企业。”以上材料说明这次兴办实业的浪潮 ( )

  A.与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机相联系,带有爱国的性质

  B.直接推动力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欧洲列强放宽了对中国经济侵略是主要原因

  D.是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政策的结果

  4.茅盾先生的短篇小说《春蚕》(写于1932年)中写道:“老陈老爷做丝生意‘发’起来的时候,老通宝家养蚕也是年年都好,十年中间挣得了二十亩的稻田和十多亩的桑地,还有三开间两进的一座平层。……可是以后,两家都不行了;老通宝现在已经没有自己的田地,反欠出三百多块钱的债,‘陈老爷家’也早已完结。”根据以上内容推断,两家“发起来”的十年可能是 ( )

  A.1853~1863年 B.1895~1905年

  C.1912~1922年 D.1922~1932年

  5.位于河北唐山的启新洋灰公司是旧中国最大的民营水泥企业。1934年前最高产值曾达27 万吨。此后产量显著下降。1947年仅到16万吨。1934年后该公司经营每况愈下的原因有 ( )

  ①公司自身产品竞争力差 ②官僚资本的侵夺 ③帝国主义的经济掠夺 ④残酷的战争环境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关于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生存的状况,从右表中,读取的信息有误的是( )

  A.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呈发展趋势

  D.其中的两次快速发展均得益于社会的巨变

  C.战争对民族工业造成极大影响

  D.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曲折性

  7.近代化在经济上的表现就是采用机器生产,在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其积极作用表现在( )

  ①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扩张 ②使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 ③促使新的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④为民主革命新发展创造了条件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下列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史 ②是中国近代社会进步的基础 ③始终受到反动政府的阻碍和限制 ④外国对华经济侵略对其发展有阻碍和促进的双重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历史:第三章同步训练”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