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第1章随堂测试题(附答案)1

2017-02-12 17:01:05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一、选择题(50分)

  2013年2月15日约9时20分,一道亮光划过车里雅宾斯克州上空,留下粗大的白色尾迹。俄罗斯航天局当天下午确认,一颗陨星以每秒大约30千米的速度坠落。据此回答1~2题。

  1.该陨星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解析 该流星体成为陨星时,已进入地球大气层,因此其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地月系。

  答案 A

  2.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因同大气摩擦而产生光迹,被称为流星现象。右图中阴影部分为黑夜,虚线箭头表示流星进入大气层的方向。在流星体完全相同的情况下,从地球上观看流星现象更为明显的情况最可能是(  )

  A.a B.b

  C.c D.d

  解析 流星逆着地球自转方向进入大气层时,摩擦一般更强烈,如果处于夜晚特别是黎明时分,流星现象会更明显,故a情况最符合题意。

  答案 A

  我国2013年发射“嫦娥三号”卫星,实现了软着陆、无人探测及月夜生存三大创新,读太阳系局部图,M是地球的自然卫星,分析完成3~5题。

  3.图中的天体系统级别有(  )

  A.1级 B.2级

  C.3级 D.4级

  解析 图中的天体系统有地月系和太阳系2个层次。

  答案 B

  4.“嫦娥三号”卫星考察的天体是(  )

  A.M B.N

  C.P D.Q

  解析 N、P、Q、M分别是:水星、金星、火星、月球。

  答案 A

  5.与N、P、Q相比,地球上有利于生命形成的优越条件是(  )

  ①太阳光照一直比较稳定 ②表面温度适于生物生存 ③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④有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和③的条件N、P、Q行星都具备,只有②④的条件是地球独有的。

  答案 B

  读黄道面与赤道面的交角图,回答6~8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5°

  B.图中角a是黄赤交角

  C.地轴与黄道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黄赤交角度数即是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解析 黄赤交角是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目前其大小约为23.5°,其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

  答案 D

  7.假如黄赤交角变大,那么 (  )

  A.热带范围变大 B.温带范围变大

  C.寒带范围变小 D.五带范围不变

  解析 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答案 A

  8.地球上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产生的现象是(  )

  A.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B.长江口河道右偏

  C.地方时差

  D.昼夜更替

  解析 B项是地转偏向力作用的结果,C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D项是地球自转的结果。

  答案 A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9~10题。

  9.在地球由D向A运动的过程中,我国出现的文化现象是(  )

  A.吃月饼,共庆团圆 B.荡秋千,踏青插柳

  C.放鞭炮,守岁迎春 D.望双星,鹊桥相会

  解析 由地球公转方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出,D为春分日,A为夏至日,B为秋分日,C为冬至日,进而可判断四个选项中地球所处的位置。

  答案 B

  10.在地球由B向C运动的过程中(  )

  A.北半球白昼变长,但短于夜

  B.南半球白昼变长,并长于夜

  C.北半球黑夜变长,但短于昼

  D.南半球黑夜变长,并长于昼

  解析 由秋分日到冬至日的过程中,太阳直射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变短,且短于夜;南半球白昼变长,且长于夜。

  答案 B

  “天宫一号”于北京时间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3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据此完成11~12题。

  11.“天宫一号”发射时,美国华盛顿(西五区)的区时是(  )

  A.9月28日8时16分3秒

  B.9月29日8时16分3秒

  C.9月29日18时16分3秒

  D.9月30日10时16分3秒

  12.“天宫一号”发射时太阳直射点(  )

  A.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B.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C.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D.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地理:第1章随堂测试题(附答案)1”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