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之群落的演替

2017-02-10 18:47:02 来源:精品学习网

   生物是正确了解身体,学习人和环境(植物,动物,自然界)之间关系的科目。对于生物的学习,最主要的就是知识点的积累,为此,小编准备了这篇高而生物知识点归纳之群落的演替,欢迎浏览!

  知识点概述

  1.群落演替的原因 2.演替的类型 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4.外来物种的引入 5.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一 演替的原因及类型

  1.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环境不断变化,为群落中某些物种提供有利的繁殖条件,但对另一些物种生存产生不利影响。

  ②生物本身不断的繁殖,迁移或者迁徙。

  ③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变。

  ⑤人类活动的干扰。人对生物群落的影响远远超过其他的自然因素。

  2.演替的类型

  (1)初生演替

  ①概念: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演替缓慢。

  (2)次生演替

  ①概念: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一年生小灌木→一年生小灌木→多年生小灌木→灌木→乔木。

  ③特点:演替快速。

  (3)总结

  ①演替概念中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所代替,这里的“代替”不是“取而代之”,而是优势的取代。

  ②群落演替的过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a.侵入定居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生物创造了有利条件。

  b.竞争平衡阶段。通过种内或种间斗争,优势物种定居并繁殖后代,劣势物种被排斥,相互竞争过程中共存下来的物种,在利用资源上达到相对平衡。

  c.相对稳定阶段。物种通过竞争,平衡地进入协同进化阶段,资源利用更为充分有效,群落结构更加完善,有比较固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群落结构复杂、层次多。

  ③演替的趋势:生物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丰富,群落的结构也越来越复杂,稳定性增强。

  ④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比较

  3.知识延伸

  (1)演替现象一直存在,贯穿于整个群落发展的始终。

  (2)气候条件适宜时、弃耕农田可演替出树林,而在干旱的荒漠地区只能演替到草本植物或稀疏灌木阶段。

  知识点二 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生物群落演替的影响很大。人类有目的、有意识进行的生产活动可以对生物之间、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甚至可以改造或重建起新的关系。

  (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①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等生产活动,使群落向不良方向演替,不利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维持。

  ②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等生产活动,使群落演替向

  良性方向发展,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外来物种的引入

  (1)人类活动中,会有意或无意地将一个新物种引入到某一群落之中,在适宜条件下,新物种会迅速成为优势种,破坏原有群落的稳定性。

  (2)外来物种的负面影响

  ①影响生物的多样性

  外来物种由于缺乏天敌造成大量繁殖,使本地物种生存空间变小,甚至影响到本地物种生存,降低物种多样性。

  ②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外来物种大量繁殖形成优势种,使本地物种已适应的栖息环境发生改变,破坏了本地生态系统原有的相对稳定,导致生态系统的平衡被破坏。

  3.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我国存在的问题:过度垦荒造成水土严重流失,江河排洪能力下降及土地严重沙化。

  (2)措施:2003年1月20日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明确提出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3)目标:到2010年将使长江上游地区和黄河中上游地区75%的坡耕地和46%的沙化耕地被森林覆盖,湖泊面积扩大,调节气候和洪水流量的功能大大增强。

  常见考点考法

  .土壤动物种群丰富度的探究

  ⑴丰富度调查方法——取样器采集调查,用采集罐、吸虫器等取样,调查样土中小动物的种类、数量来推测某一区域内土壤动物的丰富度。

  ⑵丰富度的统计方法①记名计算法: 在一定的面积的样地中,直接数出各种群的个体数。适于个体较大数量有限的种群。②目测估计法: 运用多度等级估计单位面积上个体数量的多少。等级的划分的各表示方法有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⑶确定探究问题:调查池塘边土壤中小动物种群的丰富度

  ⑷制定探究计划:准备→取样→采集小动物→观察和分类→统计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

  ⑸实施研究计划⑹统计分析表⑺注意事项:制作取样器注意安全,取样时尽量不要破坏环境,样土塑料袋上标明地点和时间。

  常见误区提醒

  1.种内斗争和竞争

  种内斗争是种内关系,发生在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如大鲈鱼吃小鲈鱼;竞争是种间关系,发生在不同生物个体之间,如牛和羊。

  2.捕食与竞争

  从结果来看,被捕食者往往被杀死,其能量流入捕食者体内;而竞争往往是一方成为优势种,而另一方处于劣势而导致数量减少甚至死亡。

  在食物网中,上营养级和下营养级之间是捕食关系;而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则往往是竞争的关系。

  以上就是关于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之群落的演替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对正处于高中阶段的你有所帮助!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高二生物知识点归纳之群落的演替”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