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对仗解词释句的巧用
下面育路网为大家整理了高二语文对仗解词释句的巧用,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
一、 句中对仗
例1.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析] “博”与“强”相对,都为形容词,其中“博”可以释为“广博、渊博”;“闻”与“志”相对,当为名词,分别释为“学识、见闻”和“记忆力”。这是由两个偏正短语组成的并列式结构,根据原句结构特点,可以直译为“(他)有广博的学识,很强的记忆力”,但文言文的翻译力求表达简洁明了,因此可以调整为“(他)学识广博,记忆力强”。
例2.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析] “正”与“直”相对,为形容词,“道”与“行”相对,为名词,可以译为“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与“尽”、“忠”与“智”分别对应,语意上互相补充,是互文句,可以译为“竭尽忠心和智慧”。
例3.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析] “小”与“大”、“迩”与“远”分别对应,语意相反,构成对文。
例4. 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析] “存”与“兴”相对,动词;“君”与“国”相对,名词。这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可以释为“思念国君,振兴楚国”。
例5.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析] “兵”与“地”、“挫”与“削”分别对应,两个主谓短语构成并列结构,译为“军队遭挫败,国土被削割”。
例6.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析] “怀”与“握”相对,动词,分别释为“怀藏”和“手握”;“瑾”与“瑜”相对,名词,都是美玉,比喻美德。这是两个动宾短语构成的并列结构,语意上互相补充,构成互文,直译为“怀藏、手握着美玉”。在此语境中,使用的是比喻义,应译为“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美德”。现在,常用它来比喻人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例7.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
例8. 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
[析] 这两句与前面的例子稍有不同,“而”所连接的均为动宾短语,共同构成并列结构。“随其流”与“扬其波”、“哺其糟”与“啜其醨”分别对应,其中“随”与“扬”、“流”与“波”,“哺”与“啜”、“糟”与“醨”又一一相对。可以译为“顺应潮流去推波助澜”和“吃点酒糟、喝点薄酒”。
例9. 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析] “混浊”与“清”、“醉”与“醒”分别相对,语意相反,构成对文。
例10.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析] 这是两组反义词构成的并列结构,“愚”与“智”、“贤”与“不肖”是对文,可以释为“愚昧、聪明、贤能、不贤能”。
以上就是高二语文对仗解词释句的巧用,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责任编辑:陈海岩)
分享“高二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对仗解词释句的巧用”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