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高二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热点预览

2017-02-05 20:15:35 来源:精品学习网

   摘要:温故而知新,大家只要做到这点,一定可以提高学习能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热点 预览,方便同学们查看复习,希望大家喜欢。

  1、气象气候灾害的时空分布:

  时间:

  1月:寒潮、冻害、大雪等

  4月:华北、西北春旱华南暴雨、洪涝、冰雹

  7月:梅雨、长江流域的伏旱、台风

  空间:

  东北:暴雨、洪涝、低温冻害

  华北:干旱、暴雨、洪涝

  长江中下游地区:暴雨、洪涝、伏旱、台风

  华南地区: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台风

  西北地区:干旱、冰雹和暴雨

  西南地区:暴雨、干旱、低温冻害、冰雹、台风

  2、等压线的判读与灾害天气系统

  等压线是反映大气运动和灾害性天气的载体,根据等压线分布判读高、低气压中心等气压场,特别是副热带气压中心的判读,进而判读各种天气系统――气旋、反气旋、锋面、锋面气旋、寒潮、台风等,结合相关大气知识分析各地天气状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特别是根据等压线图判读灾害性天气系统――寒潮、台风。

  3、自然灾害与热点地区、热点材料

  从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今后单一考查自然灾害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对自然灾害的考查将以世界和我国某一热点地区、事件作为背景材料或者试题的切入点,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加以考查。因此关注热点事件和热点地区是至关重要的。如考查太阳活动的知识,可以我国今年发射的"神五"飞船为背景材料切入设问。再如三峡水库开始阶段蓄水会不会导致破坏性地震的发生。我国与印度每年的旱涝灾害及产生的原因。

  材料一:2002年3月23日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降低对天气和气象极端事件的脆弱性"。该主题表达了对越来越频繁的天气、气候灾害及其给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的强烈关注和加强对天气、气候的监测和预报,最大限度地降低天气、气候极端事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减轻灾害性天气对人类社会的危害。

  材料二:下表是2002年8月浙江舟山某地气象观测资料:

  时间气温(°C)气压(百帕)降水(毫米)风速(千米/小时)

  12时前后2510021030

  18时前后3099050240

  24时前后2710041050

  1、我国的主要气象气候灾害有____、_____和_____等。

  2、与材料二相对的气压系统和天气系统分别是()

  A、低气压、伏旱B、低气压、寒潮C、高气压、伏旱D、低气压、台风

  3、该天气系统多形成于____,其灾害主要由____、____和____造成,在_____季节影响我国_____地区。

  4、在该天气系统影响下的天气特点是()

  A、狂风暴雨B、阴雨绵绵C、高温晴好D、寒冷少雨

  5、该日18时前后上海的风向为()

  A东南风B、西南风C、西北风D、东北风

  总结:高中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热点预览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小编的整理可以帮助到大家,祝大家学习进步。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高中高二地理知识点:自然灾害热点预览”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