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概述5

2017-02-04 22:46:01 来源:精品学习网

   第三节、光合作用

  名词:

  1、光合作用:发生范围(绿色植物)、场所(叶绿体)、能量来源(光能)、原料(二氧化碳和水)、产物(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和氧气)。

  语句:

  1、光合作用的发现:

    ①1771年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将点燃的蜡烛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蜡烛不容易熄灭;将小鼠与绿色植物一起放在玻璃罩内,小鼠不容易窒息而死,证明: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②1864年,德国科学家把绿叶放在暗处理的绿色叶片一半暴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发现遮光的那一半叶片没有发生颜色变化,曝光的那一半叶片则呈深蓝色。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③1880年,德国科学家思吉尔曼用水绵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氧是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④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采用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光合作用。第一组相植物提供H218O和CO2,释放的是18O2;第二组提供H2 O和C18O,释放的是O2。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来水。

  2、叶绿体的色素:

    ①分布:基粒片层结构的薄膜上。

    ②色素的种类:高等植物叶绿体含有以下四种色素。

    A、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包括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

    B、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包括胡萝卜素(橙黄色)和叶黄素(黄色)

  3、叶绿体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粒片层膜上(光反应阶段的酶)和叶绿体的基质中(暗反应阶段的酶)。

  4、光合作用的过程:

    ①光反应阶段

    a、水的光解:2H2O→4[H]+O2(为暗反应提供氢)

    b、ATP的形成:ADP+Pi+光能—→ATP(为暗反应提供能量)

    ②暗反应阶段:

    a、CO2的固定:CO2+C5→2C3

    b、C3化合物的还原:2C3+[H]+ATP→(CH2O)+C5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概述5”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