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

2017-02-04 10:25:37 来源:精品学习网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希望可以解决您所遇到的相关问题。

  (古文)

  一、通假字

  1、 无能为也已 2、共其乏困

  3、秦伯说 4、失其所与,不知

  5、南至于句无 6、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7、将免者以告 8、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9、而摩厉之于义 10、无不餔也

  11、无不也 12、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13、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14、徐公来,孰视之

  15、少益耆食 16、必勿使反

  17、莫春者,春服既成 18、鼓瑟希

  19、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失其时 20、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1、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22、輮以为轮

  2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2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5、君子生非异也 26、泾流之大

  27、不辩牛马

  二、古今异义

  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2、行李之往来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5、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6、丈夫二十不取/生丈夫

  7、今齐地方千里 8、年几何矣

  9、至于赵之为赵 10、寡人之于国也

  11、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1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13、蚓无爪牙之利 14、用心一也

  15、东面而视

  三、一词多义

  以其无礼于晋 以其无礼

  且贰于楚世隔绝 敢与烦执事

  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乃号令于三军曰 以乱易整,不武

  郑既知亡矣 越国以鄙远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焉用亡郑以陪邻

  失其所与,不知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 老臣窃发发为媪之须燕后

  郑既知亡矣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至于赵之为赵

  既来之,则安之 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位尊而无功

  间至赵矣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犹不能恃无功之尊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徐公何能及君也

  夫晋,何厌之有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君之所知也 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子犯请击之

  不若长安君之甚 以吾一日长乎尔

  王之蔽甚矣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君美甚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好读书,不求甚解 可无饥矣

  以吾一日长乎尔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摄乎大国之间 寡人之于国也

  异乎三子者之撰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何伤乎 青,取之于蓝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非我也,兵也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穷兵黩武/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系向牛头充炭直 草木皆兵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骐骥一跃

  宋何罪之有 用心一也

  不效则治臣之罪 六王毕,四海一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大楚兴,陈胜王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忧劳可以兴国

  青,取之蓝,而青于蓝/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以为莫已若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 更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吾尝终日而思矣 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桑之未落,其叶活若

  四、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

  (1)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

  2既东封郑

  3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5日食饮得无衰乎/日三四里

  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2)名词作动词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2越国以鄙远

  3与郑人盟

  4赵王之子侯者

  5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6鼓瑟希,铿尔

  7浴乎沂,风乎舞雩

  8填然鼓之

  9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3)使动用法

  1既东封郑

  2 阙秦以利晋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2、动词活用

  (1)动词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2其继有在者乎

  3少仲尼之闻

  (2)、使动用法

  1烛之武退秦师

  2 若不阙秦

  3闻寡人之耳者

  (3)为动用法

  祭祀必祝之

  3、形容词活用

  (1)形容词作名词

  1越国以鄙远

  2共其乏困

  3吊有忧,贺有喜比及三年,可使有勇

  4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2)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2 洁其居,美其服

  3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3)为动用法

  念悲其远也

  (4)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五、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邻之厚,君之薄也

  2 以乱易整,不武

  3此则寡人之罪也

  4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

  7虽有槁暴,和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8我之谓也

  2、倒装句

  (1)宾语前置

  1夫晋,何厌之有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3忌不自信

  4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5毋吾以也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求,尔何如

  8未之有也

  9以为莫已若

  (2)定语后置

  1国之孺子之游者

  2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状语后置

  1以其无礼于晋

  2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乃号令于三军曰

  5欲有求于我也

  6 以吾一日长乎尔

  7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8浴乎沂,风乎舞雩

  9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0树之以桑

  10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3、省略句

  舍郑以(之)为东道主 许君(以)焦、瑕

  客从外来,(邹忌)与(之)坐谈,(邹忌)问之(于)客曰

  自以为不如(徐公美) 皆以(臣)美于徐公

  没死以(之)闻(之) 而不及今令(长安君)有功于国

  河内凶,(吾)则移其民于河东 宗庙之事,如会同,(吾)愿为小相焉

  4、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5、固定结构

  夫晋,何厌之有 无乃后乎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 日食饮得无衰乎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六、文学常识

  1、 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人,相传他曾为鲁国史官。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和各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工作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孔子的《春秋》作传的书,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3、《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书,以记言为主。记载了周穆王十二年(前990)到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间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史实。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同出于左丘明之手

  4、《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共33篇,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史实,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5、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核心是“仁”。现存《论语》20篇,是记录他与弟子言行的语录体专集。

  6、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在今山东)人。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是继孔子后的儒家学派重要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被推尊“亚圣”。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义”,主张实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对政治的重要作用。

  7、荀子(前372~前289),名况,尊号“卿”。战国时赵(在今河北)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体系吸收诸子之长,主张“性恶”、“天行有常”和“人定胜天”的思想。是先秦唯物主义的集大成者。著作有《荀子》32篇,代表作有《劝学》《天论》。

  8、庄子(前369~前286),名周,战国时宋国蒙(在今河南)人。是道家学派代表人物。现存《庄子》一书,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共33篇,又名《南华经》。代表作是《逍遥游》。

  最后,希望育路小编整理的高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对您有所帮助,祝同学们学习进步。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高二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汇总”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