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生物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知识点

2017-01-31 18:01:54 来源:精品学习网

   为了帮助大家能够对自己多学的知识点有所巩固,下文整理了这篇高考生物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自由组合定律: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2. 实质

  (1)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3.适用条件

  (1)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

  (2)细胞核内染色体上的基因。

  (3)两对或两对以上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4.细胞学基础: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5.应用

  (l)指导杂交育种,把优良性状重组在一起。

  (2)为遗传病的预测和诊断提供理沦依据。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1.提出问题——纯合亲本的杂交实验和F1的自交实验

  (1)发现者:孟德尔。

  2.作出假设——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1)两对相对性状(黄与绿,圆与皱)由两对遗传因子(Y与y,R与r)控制。

  (2)两对相对性状都符合分离定律的比,即3:1,黄:绿=3:1,圆:皱=3:1。

  (3)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

  (4)F1产生雌雄配子各4种,YR:Yr:yR:yr=1:1:1:1。

  (5)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6)F2的表现型有4种,其中两种亲本类型(黄圆和绿皱),两种新组合类型(黄皱与绿圆)。黄圆:黄皱:绿圆:绿皱=9:3:3:1

  (7)F2的基因型有16种组合方式,有9种基因型。

  3.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1)方法:测交。

  (2)实验结果:正、反交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说明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是正确的。

  自由组合类遗传中的特例分析9:3:3:1的变形:

  9:3:3:1是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自由组合时出现的表现型比例,题干中如果出现附加条件,则可能出现9:3:4、9:6:1、15:1、9:7等一系列的特殊分离比。

  以上就是育路网的编辑为各位考生带来的高考生物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知识点,希望给各位考生带来帮助。

  (责任编辑:卢雁明)

分享“2017年高考生物遗传的自由组合规律知识点”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