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练习

2017-01-21 21:07:32 来源:精品学习网

   学习目标:

  知识:1.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

  能力: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情感:1.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认同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20世纪20年代,人们认识到蛋白质是由 连接而成的大分子物质,而的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可能蕴藏着 ,因此,许多科学家认为 是遗传物质。

  2.20世纪30年代,人们认识到DNA是由许多 聚合而成的生物大分子。这一认识使人们意识到 可能是遗传物质。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包括两个实验:英国科学家 的实验和美国科学家

  的实验。

  三.合作探究:

  1.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过程。

  ①R型活细菌(菌落粗糙、无荚膜、无毒性) 注射 小鼠→___ __ ;

  ②S型活细菌(菌落光滑、有荚膜、有毒性)注射 小鼠→____ _;

  ③加热杀死S型菌 注射 小鼠→__ ___ ;

  ④R型活菌+灭活S型菌 注射 小鼠→_____ ;

  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初步结论:

  。

  结论:___ __是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

  2.艾弗里的实验—教材P44图3-3。

  ①科学家们在证明什么是遗传物质时的一般方法是:设法将 和 等分开,以便 、 去观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②实验结果表明: 才是遗传物质, 不是。

  思考:

  1.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对照是怎样?

  2.格里菲斯和艾弗里的转化实验能否完全证明DNA就是遗传物质,为什么?

  3.格里菲斯的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是什么?因此能够说明DNA和蛋白质的稳定性谁更强?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2.若用DNA酶处理S型细菌,使之与活的R型细菌一起感染小鼠,结果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小鼠死亡    B.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C.能证明DNA是否为遗传物质 D.能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4.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在培养有R型细菌的A、B、C、D四个试管,依次分别放人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的DNA 、DNA和DNA酶、蛋白质、多糖,经过培养,检查结果发现有R型细菌转化的是 ( )

  6.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2.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不能证实的是

  ①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

  ②DNA是遗传物质

  A B C D ③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重要载体

  ④在不含DNA的生物体中内,RNA就是该生物的遗传物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关键一步是 ( )

  A.区别出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B.灭火的有荚膜菌可使无荚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C.无荚膜菌不会使小白兔得病 D.有荚膜菌的DNA可使无荚膜菌的后代长出荚膜

  4.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从S型活细菌中提取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然后分别加入到培养R型的培养基中,结果发现加入了DNA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转化成了S型细菌,而加入蛋白质和多糖的培养基中,R型细菌不能发生这种变化。这一现象说明

  ①S型细菌的性状是由DNA决定的②在转化过程中,S型细菌的DNA可能加入到R型细菌中 ③DNA是遗传物质 ④S型细菌的DNA是遗传物质,R型细菌的DNA不是遗传物质 ⑤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⑥蛋白质和多糖在转化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A.①②④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 )

  5.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回答问题:

  (1)科学家于1928年完成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将R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含S—DNA)混合注入小鼠体内,小鼠死亡,且细菌的后代中出现少量的S型细菌,且这些S型细菌的后代均为S型。这一实验证明了 。

  (2)为研究上述转化的物质基础,科学家将S型细菌的DNA、荚膜多糖、蛋白质、RNA等分别与R型细菌混合培养,结果只有DNA使R型细菌完成了转化。这一事实证明了

  。加入的S—RNA之所以不能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是因为 。

  (3)上述实验中,证明遗传物质是DNA的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

  。

  反思与积累:

  第1节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第 二 课 时)

  课型:新授 主备: 同备: 审批:

  课标要求:总结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学习目标:

  知识:1.简述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设计思路。

  能力: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情感:1.认同人类对遗传物质的认识是不断深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2.认同与他人合作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讨论技术的进步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学习难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一.情境导入:

  二.课前预学:

  1.噬菌体的标记:

  含35S的培养基 培养 含35S的细菌 培养 蛋白质外壳含 的噬菌体。

  含32P的培养基 培养 含32P的细菌 培养 内部DNA含 的噬菌体。

  2.生物的遗传物质。

  (1)遗传物质的分布和种类:

  ①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___ __ 。

  ②少数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_ 。

  ③近年发现的朊病毒的遗传物质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

  (2)结论:

  ①_____ 是生物主要的遗传物质。

  ②病毒的遗传物质是____ _或_____ 。

  ③一般来说,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

  三.合作探究:

  1.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

  2.通过肺炎双球菌和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四.我的疑问:

  五.归纳总结:

  六.自我检测:

  1.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是 (  )

  A.子代噬菌体DNA   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

  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  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能证明的是 ( )

  A.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C.DNA是遗传物质  D.DNA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3.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大肠杆菌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 )

  A.32P B.35S C.32P和35S  D.二者皆无

  4.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全过程中,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始终留在细菌的外面,对这一事实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在噬菌体的传种接代中,蛋白质不起遗传物质的作用即得到了证明

  B.在噬菌体的传种接代中,起遗传作用的不是蛋白质即得到了证明

  C.在噬菌体的传种接代中,起遗传作用的是DNA和蛋白质即得到了证明

  D.在噬菌体的传种接代中,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即得到了证明

  5.关于染色体和DNA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DNA和染色体都是遗传物质 B.染色体的组成成分之一是DNA

  C.一个染色体含有一条多核苷酸链 D.DNA只存在于染色体上

  6.噬菌体在繁殖的过程中所利用的原料是 ( )

  A.自身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身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身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

  7. 下列哪项不是DNA作为遗传物质的特点的是 ( )

  A.分子结构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B.能表现或反映出生物体的各种性状

  C.能够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D.能够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8.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存在于 ( )

  A.细胞核内 B.细胞质中的细胞器内 C.细胞质的基质内 D.细胞核和细胞质内

  9.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与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试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在设计思路上的共同点是 ( )

  A.重组DNA片段,研究其表型效应 B.诱发DNA突变,研究其表型效应

  C.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

  D.应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DNA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

  10.下图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正确顺序应是_________ __。

  (2)图中D表明噬菌体侵染细菌时,留在细菌外的是_____ ______,注入细菌内的物质是_________ __。

  (3)图中E表明________ __。

  (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得出了___________是主要遗传物质的结论。

  (责任编辑:张新革)

分享“高一生物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知识点练习”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