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训练题1

2017-01-18 16:00:40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历史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1. 1956年12月,毛泽东提出: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上海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因为社会有需要,就发展起来。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可以开私营企业,定个协议,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材料中“地下工厂”应该是 (  )

  A.中外合资企业 B.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

  C.国营企业 D.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 B

  解析 解题的关键在于把握题干时间1956年12月,而这一时期我国三大改造已经基本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而从“地下工厂同合营企业也是对立物”可以看出“地下工厂”属于生产资料还属于私有的手工业个体户和手工工厂。

  2. 下列资料中,最确切的反映出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是 (  )

  A.3亿多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4 667万公顷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

  B.参加互助组的农户达到4 536.4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9.9%

  C.入社农户占总数的91.9%,参加高级社农户占总数的87.8%

  D.共有人民公社233 973个,参加的人民公社的农户占90.4%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判断能力。A项反映的是土地改革;B项只能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过程;C项从数据看,可以反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项人民公社是在1958年,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完成。

  3.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大跃进”运动

  答案 B

  4. 某年,北京市顺义县把全县400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个大社,分别叫“红旗”“卫星”“七一”“火箭”“东风”“东方红”“先锋”和“红星”合作农场。这表明 (  )

  A.体制改革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B.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严重

  C.农业期盼迈上科技发展之路

  D.农业合作化运动成效显著

  答案 B

  解析 人民公社化运动其特征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由全县400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并成8个大社正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体现,由合作农场的名称也可大体判断时间信息与浮夸风的特点,依据教材知识,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左”的错误的结果,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挫折,A项“促进”说法错误,B项正确。C、D两项未能从题中反映。

  5. 中国共产党一直重视农民的土地问题。下列对中共土地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土地改革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B.过渡时期采取土地全民所有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实行土地公有制

  D.改革开放后土地所有权归农民

  答案 A

  解析 本题以中共土地政策的演变为线索,考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等知识点。A项说法正确;B项“土地全民所有制”说法错误,应是农民土地所有制;C项“开始”说法错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期间即已开始;D项“归农民”说法错误,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所有权并没有发生变化,依然是国有、集体所有,农民获得的是使用权。

  6. 1953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的比例仅有2.3%。20世纪50年代,中国采取哪些重大措施来改变制造业的落后状态 (  )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 ②实施五年计划 ③“大跃进”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④属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与工业成就没关系,排除。

  7. 这是一次被称为“强国序曲”的会议,法国《世界报》评论:“这次代表大会似乎将成为世界共产主义历史上,特别是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日子。”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说:“这个党正在缓慢地,但却是相当有把握地领导着,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这次会议是指 (  )

  A.中共七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八大 D.八大二次会议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从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和分析解答能力。从材料“把农业的中国推向工业化”可以判断是中共八大。中共八大在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的基础上,提出任务是由落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

  8. 下图是我国某一“五年计划”时期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状况(单位:万吨)。在该“五年计划”时期 (  )

  A.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基本完成

  B.“左”倾错误对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C.国民经济逐渐陷入瘫痪状态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50~70年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题眼在于观察材料反映的经济发展状况,这一阶段经济结构不合理,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农业两头好中间差,重工业和农业相反,符合十年探索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故属于二五计划。故正确答案为B。

  深化训练——练会深度思考

  9. 20世纪50年代的一份《科学普及资料汇编》中记载:广东新会农民“创造”水稻和高粱杂交办法;陕西西安农民“成功”地将棉花嫁接到椿树上;陕西蒲城县农民试验用公鸡孵小鸡“成功”,使母鸡有更多的时间下蛋。与这些科学“奇迹”的出现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所述事例,说明当时存在浮夸风、高产风等虚假现象,这反映了“大跃进”的特征,故选C项。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历史:历史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课时训练题1”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