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期末地球的圈层结构复习题(含答案)2

2017-01-18 15:40:11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二、综合题

  13.读下面“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地球的外部圈层由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圈的底部、________圈的上部和__________圈的全部。

  (3)对地球起保温作用的层次是__________圈,使其具有保温作用的主要温室气体有__________等。近年来,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也可强烈吸收红外线辐射,它的更主要的破坏作用是破坏大气中的__________层,使到达地面的____________增加,给地球环境和__________带来极大危害。

  (4)A为__________界面,从它到地心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

  (5)在图中主要可能是以液体状态存在的圈层是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2)大气圈 岩石 水 (3)大气 二氧化碳 臭氧 紫外线 生物 (4)古登堡 地核 (5)外核 横波不能通过

  14.读我国部分大陆和近海地壳等厚度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30°N纬线经过地区地壳等厚度线的分布特点及其与地势的关系。

  (2)为探测莫霍界面的情况,在下列四地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最快从莫霍界面传来地震波的是________。

  A.拉萨 B.成都

  C.舟山群岛 D.武汉

  (3)地质学家通常利用什么方法来寻找海底油气矿藏?试简述其研究原理。

  答案 (1)地壳厚度陆地大于海洋,地壳厚度总体由东向西增大,与地势高低基本一致。

  (2)C

  (3)用地震波探测研究。地震波的传播速度随所通过的介质不同而变化;纵波能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解析 第(1)题,可从图中直接读出,要注意陆地地壳厚度大于海洋。第(2)题,地壳厚度不均,高山、高原较厚,平原、盆地较薄,海洋上最薄,四地中舟山群岛位于海洋上。第(3)题,利用地震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的原理,可以探知地壳中所含的不同物质。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京时间2010年2月27日14:34,智利第二大城市康塞普西翁发生里氏8.8级特在地震,震中位于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339千米,震源位于地下55千米。

  材料二 地球内部圈层示意图

  (1)地震发生时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震通过地震波向外释放出能量

  B.地球的内能主要来源于太阳辐射

  C.地震发生时,首先到达地面的是地震波中的横波

  D.发生在海洋中的强烈地震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2)智利地震发生时,在震中附近的太平洋上(  )

  A.只测到横波

  B.只测到纵波

  C.同时测到横、纵波

  D.均测量不到

  (3)结合材料二判断两个不连续面A为________,B为________,地震波通过B界面时,波速变化有何特征?

  (4)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__________,D+E________,F+G________。

  (5)如何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物质是固态还是液态?

  答案 (1)A (2)B (3)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 (4)地壳 地幔 地核 (5)由于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三态传播,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因此可以判断:地壳和地幔属于固态,地核可能为液态。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地理:期末地球的圈层结构复习题(含答案)2”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