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期末练习题2

2017-01-17 16:27:25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二地理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10.2011年春节后,长三角、珠三角、青岛等地区民工荒加剧,这将导致(  )

  ①生产规模下降,对送上门的订单也不敢接受 ②全国性缺工 ③一些与当地产业关联度不强的企业正考虑将生产基地迁往内地 ④一些企业不得不引进自动化程度更高的设备以减少用工量 ⑤迫使企业想方设法进行技术创新、提高劳动者素质,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新的竞争优势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答案: C

  温州制造业和美国“硅谷”都属于典型的产业集群,都具有“人人都想当老板”的企业创业文化和企业创新精神。据此回答11~12题。

  11.关于温州制造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企业以原料指向型为主 B.劳动力的投入仍比较大

  C.具有中小批量定制的生产方式 D.产品大量销往国外

  12.“硅谷”的许多企业把新工厂建到美国的得克萨斯,以及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这是因为(  )

  A.新厂址的地理位置更安全 B.新厂址交通更便捷

  C.“硅谷”的土地日益紧张 D.“硅谷”的污染日渐严重

  答案: 11.A 12.C

  二、综合题

  13.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在一定程度上既是对区际商品贸易与区际要素流动的一种替代,又可以促进劳动力、资本与技术在区域间的流动。结合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目前,中国的制造业正在迅速成为重要的世界制造中心之一,我们制造了世界上70%的玩具、60%的自行车、50%的鞋、1/3的箱包、1/2的微波炉,1/3的电视机和空调、1/4的洗衣机和1/5的冰箱。

  材料二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是台湾宏基公司董事长施振荣先生最早提出的,它起初被用于说明电脑行业不同环节与所实现的附加价值之间的关系,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如下图。

  材料三 2006年美国道康宁公司与德国瓦克公司拟在江苏省张家港地区申请大片良田建立有机硅厂。据粗略计算,该厂年产量为10万吨有机硅,需要纯净木炭数万吨,每炼1吨硅仅电炉的电耗就是1.4万度,生产过程还将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存在着大量的粉尘污染。

  (1)分析中国的制造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

  (2)“微笑曲线”揭示了现阶段产品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等环节的附加价值有什么规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制造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应采取的措施。

  (4)结合材料三,分析国外一些高耗能、重污染的企业向中国转移的原因。

  (5)简要分析这类企业的大量引进对我国发展的不利影响。

  解析: “微笑曲线”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现象:在抛物线的左侧(价值链上游),随着新技术研发的投入,产品附加价值逐渐上升;在抛物线的右侧(价值链下游),随着品牌运作、销售渠道的建立,附加价值逐渐上升;而作为劳动密集型的处于中间位置的制造、装配环节不但技术含量低、利润空间小,而且市场竞争激烈,容易被成本更低的同行所替代,因此成为整个价值链条中最不赚钱的部分。所谓的“微笑曲线”其实就是“附加价值曲线”,即通过品牌、营销渠道、运筹能力提升工艺、制造、规模的附加价值,也就是要通过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渗透来创造更多的价值。后来“微笑曲线”理论被广泛用于阐释在各行业中都存在的知识产权、品牌、服务等要素对产品价值的提升。

  答案: (1)改革开放的政策;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2)新产品的研发和品牌营销环节附加值高;产品的加工制造和装配附加值最低。

  (3)加大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致力于高附加值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发;重视品牌营销(注重销售和售后服务,努力营造自己的品牌),使产业链尽力向“微笑曲线”的两端延伸。

  (4)中国环保等相关法规不太完善,执法力度不够;能源、原材料、土地和劳动力等价格低廉;治污成本低。

  (5)会加快土地、森林、矿产等资源的消耗速度和能源短缺局面;会加剧局部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状况;影响当地人民生活和身体健康;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我国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4.2009年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下图),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某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图示区域每年防洪压力较大的原因,绘制了下列框架图,请帮助完成。

  (2)农业社会时期,长江中下游平原曾是我国主要的粮仓。而如今,其“粮仓”的地位已逐渐让位于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原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国家批准建设“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承接产业转移,是由于该区域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优势条件。

  (4)产业转移对皖江地区可能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气候:降水丰富且集中 水系:支流众多

  地形:地势低平

  (2)自然原因:耕地破碎;社会经济原因:人均耕地少,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工业、城市化发展,占用较多耕地;受市场影响,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3)地理位置邻近 长江水运便利

  (4)经济:加快产生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加快城市化进程,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社会: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影响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环境:可能加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二地理: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期末练习题2”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