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促进民族大融合随堂练习1

2017-01-17 16:07:13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基础题

  1.北魏实行均田制的基本条件是

  A汉族地主阶级的建议 B政府手中掌握大量的荒芜土地 C限制地主阶级占有大量土地 D冯太后的支持

  2.改革后,北方许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这是由于实行了哪些改革?

  ①均田制 ②整顿吏治 ③三长制 ④租庸调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孝文帝改革后,北方农业有很大发展,表现在

  ①荒地得到开垦,粮食增多,人口增加 ②劳动工具改进,注意精耕细作 ③重视水利兴修 ④经济作物种植增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4.北魏手工业发展主要表现在

  ①政府放松对手工业的管制,民间手工业生产活跃 ②手工业者按行业分居 ③官府手工业有所发展 ④丝织业、制瓷业有很大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5.北魏时期商业发展体现在

  ①洛阳商业繁荣 ②政府以铜钱为货币 ③出现著名的商业区 ④实物交易为货币交易所替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6.北魏时期对外贸易扩展到

  ①朝鲜半岛 ②日本 ③中亚、西亚 ④地中海沿岸国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7.北魏统治者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具体表现在

  ①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③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 ④迁都洛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北魏孝文帝改革后,北方民族融合体现在

  ①鲜卑族劳动者逐渐成为农民 ②农耕生活成为主要生活形式 ③鲜卑贵族成为封建地主,有的还从事工商业 ④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风俗习惯的主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9.北魏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的文化精髓也融入汉族文化中,反映在

  ①鲜卑族畜牧业生产经验和技能在北方汉人中得到传播 ②汉人胡食现象出现 ③汉人在服饰上受鲜卑文化的影响 ④汉人学习鲜卑文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太和)十有八年……十二月……革衣服之制。十有九年……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北还。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九月庚午,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十有二月……甲子,引见群臣于光极堂,班赐冠服(即按官位高低不同赐给汉官服装。)

  ——引自《魏书·高帝纪下》

  材料二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摘自(资治通鉴)

  回答:

  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孝文帝促使鲜卑“汉化”的主要措施。

  ②分析孝文帝采取这些措施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

  能力题

  11。概括地说,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在于

  ①促进北方社会经济恢复发展 ②加速北魏政权封建化进程 ③加速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鲜卑民族不复存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A缓和鲜卑族内部矛盾 B巩固北魏政权的统治 C加速北方民族大融合 D推动鲜卑族封建化进程

  13.北魏时,商业异常活跃,其主要原因是

  A农业手工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B北魏统治者鼓励经商 C北魏地理位置优越,经商便利 D统治者的重商政策影响

  14.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缓和了民族矛盾 ②巩固了封建统治 ③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④为结束分裂走向统一奠定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5.有人说,孝文帝推行的汉化路线不值得肯定,因为它导致北魏国家和拓跋民族的衰亡。你认为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结合相关史实说明你的判断和结论。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二历史:促进民族大融合随堂练习1”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