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复习要点梳理

2017-01-16 23:03:42 来源:精品学习网

   一、五四运动:

  1.原因: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2)根本原因:北洋军阀政府的反动统治

  2.爆发:

  (1)时间:1919年5月4日

  (2)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反帝反封,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性质)、“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3)要求惩办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三个卖国贼

  3.经过:两个阶段、两个中心与主力

  (1)运动的第一阶段:5月4~6月初,运动的中心在北京,学生为先锋;

  (2)运动的第二阶段:6月5日后,运动的中心在上海并迅速波及全国,三罢斗争,工人阶级为主力,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4.结果:释放被捕学生;免除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得初步胜利。

  5.意义:

  (1)性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各阶层作用: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3)作用:一些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传播马克思主义;

  (4)影响: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旧民主革命阶段:1840-1919年。新民主革命阶段:1919-1949年)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条件:

  (1)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2)组织基础:陈独秀、李大钊开始进行建党活动

  2、诞生: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上海,最后一天在嘉兴南湖游船上举行。

  (2)主要内容:

  ①确立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党的奋斗目标:即用革命军队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

  (1921中共一大,建党。1922中共二大,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与国民党合作。1925年中共四大,1927年中共五大,1928中共六大在莫斯科召开)

  ③明确中心任务: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

  ④选举领导机构:成立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

  3、诞生的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

  (1)合作条件:

  ①中共开展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中共“三大”的决定:中共与国民党合作。

  ③共产国际的指导。

  (2)合作的标志: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年)

  (3)合作的意义: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国民大革命运动。

  2.国民大革命(1924~1927年)

  (1)性质:反帝反封建

  (2)兴起:1925年成立广州国民政府,整编国民革命军,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

  (3)高潮:1926年开始的北伐战争

  ①时间:1926年

  ②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③结果:

  消灭了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1927年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到武汉。1927年4月18日建立南京国民政府,随后宁汉合流。

  ④意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4)结果:失败

  ①标志: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②原因:

  客观: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反革命力量过于强大

  主观:陈独秀坚持右倾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根本原因)

  (注:1927年国民革命进行到长江流域后,广州国民政府搬迁到武汉建立武汉国民政府,后蒋介石在南京又建立南京国民政府,国民党左派和右派都叛变革命后,采取宁汉合流的方式,建立统一式的中央政府即南京国民政府。随后,蒋介石继续北伐,北伐军进入山东时遭到日本干涉,不得不绕行北伐,最终于1928年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中国。1928到1931年,在东北华北之地,外有日本蠢蠢欲动,内有中原大战,可谓内忧外患,故南部之革命或地方政府使得成立。1931年后,国民政府始调集重兵矛头指向南部。)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历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复习要点梳理”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