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山地的形成期末测试题2

2017-01-16 16:39:54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为向斜成山,乙为背斜成山

  B.甲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C.乙处可能有河流发育

  D.乙处地貌是断层形成的

  解析:根据岩石中间老、两侧新,可判断甲、乙同为背斜,再结合等高线可知甲为背斜成山;乙为背斜成谷;背斜为良好的储油构造;乙处为山谷,可能有河流发育;乙处成谷的原因是在张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岩石疏松、破碎,易被侵蚀。

  答案:C

  9.甲、乙地质构造形成并出露地表的原因是(  )

  A.甲受挤压,经侵蚀;乙受挤压,经侵蚀

  B.甲受张力,经搬运;乙受张力,经沉积

  C.甲受挤压,经风化;乙受挤压,经侵蚀

  D.甲受张力,经侵蚀;乙受张力,经断裂

  解析:背斜是受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由于地壳抬升被侵蚀而出露地表。

  答案:A

  [2013·百校名卷]象鼻山位于广西桂林,因酷似一只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读象鼻山景观图,回答10~11题。

  10.下列关于象鼻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山上的天然植被为落叶阔叶林

  B.“象鼻”形成与流水溶蚀作用有关

  C.象鼻山山体的基岩是岩浆岩

  D.山体的垂直节理性好

  解析:象鼻山位于桂林,为喀斯特地貌,其形成与流水溶蚀作用有关。天然植被主要为常绿阔叶林,基岩为石灰岩,是沉积岩的一种,垂直节理性好是黄土的特征。

  答案:B

  11.关于象鼻山地区地质作用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岩浆冷却-沉积作用-垂直运动-流水溶蚀

  B.沉积作用-岩浆冷却-垂直运动-风力侵蚀

  C.岩浆冷却-垂直运动-沉积作用-风力侵蚀

  D.沉积作用-岩浆冷却-垂直运动-流水溶蚀

  解析:岩浆冷却后形成岩浆岩,岩浆岩经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沉积岩经过地壳垂直上升运动出露地表,后经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

  答案:A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地理:山地的形成期末测试题2”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