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

2017-01-16 15:23:36 来源:高考帮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一、选择题:16世纪西欧的反封建斗争往往采取反对天主教神学的宗教改革的形式。请回答1~2题。

  1.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反对在德意志出售赎罪券

  B.脱离罗马天主教会的管辖

  C.改革天主教的教义和仪式

  D.建立适合资产阶级需要的教会

  答案:D

  2.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 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答案:D

  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首次在天主教神权统治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请回答3~4题。

  3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的意义在于( )

  A.反驳了赎罪券的功效

  B.拉开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序幕

  C.否定了天主教会的神学说教

  D.提出“因信称义”的思想

  答案:B

  4.下列情景不可能发生在路德身上的是( )

  A. 正在兜售“赎罪券”

  B.在演讲中呼吁“信仰即可得救”

  C.正伏案把《圣经》翻译成德文

  D.正与一修女举行结婚仪式

  答案:A

  5、天主教会之所以在德意志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因为

  A 教权高于王权

  B 四分五裂的政治局面,未能统一的民族国家

  C 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

  D 教会既控制了德意志人的精神世界,也是最大的封建主

  答案:B

  6、马丁·路德认为人人在上帝与《圣经》面前都是平等的,其实质是( )

  A 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 B 否定封建等级制度

  C 否定封建剥削与压迫 D 主张德意志地区人人平等

  答案:A

  7、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应该是( )

  A 人文主义 B 因信称义 C 理性主义 D 民权主义

  答案:B

  8、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诱发了德意志农民起义,而马丁·路德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是( )

  A 积极支持 B 利用农民起义推动宗教改革

  C 明确反对 D 引导农民服从政府,反对教会

  答案:C

  9、在《致德意志的基督教贵族书》等文章中,马丁·路德的哪一条主张特别受诸侯们的欣赏 ( )

  A 《圣经》是人们惟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B 世俗统治者的权力应当高于教权并支配教权

  C 减少教堂和修道院

  D 神职人员可以结婚生子

  答案:B

  二、材料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钱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贪婪爱财的欲望。而不是灵魂升天……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教的正道。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二 教皇须让我们不再受他们的不堪忍受的劫掠和搜刮,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教皇在德国的特使报告说:“十分之九的德国人高喊:‘路德!’剩下的十分之一少数高喊:‘罗马教廷该死!’” ——斯大林《宗教改革和伟大农民战争时期的德国》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九十五条论纲”是针对什么问题而发表的?它说明的问题是什么?

  【解析】解答第(1)问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一中的关键词“钱柜”“教皇”“圣礼”等限定词。

  【答案】

  针对问题:罗马教皇兜售赎罪券。

  问题:否定了教皇和教会的绝对权威。

  (2)材料二中路德的要求反映了什么问题?

  【解析】回答第(2)问时要注意“自由、权利”“皇权”反映哪个阶层的利益。

  【答案】

  问题: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与掠夺,建立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新教会。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析】第(3)问说明各阶层与教皇的矛盾。

  【答案】

  说明问题:德国各阶层同罗马教皇的矛盾十分尖锐,路德的宗教改革在德国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得到了各阶层的支持。

  (4)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结果是什么?

  【解析】第(4)问的“结果”是建立新教派。

  【答案】

  结果:建立了不受罗马教皇管辖的新教会。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二历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