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作文解析:石头与山头
作文的书写是语文素养整合与优化的重要手段,下面是育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作文解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语文作文解析:石头与山头
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
我父亲在西雅图有一处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正因为如此,父亲才以较低的价格买下了它。有一天,母亲建议把上面的石头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的话,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一座小山头,都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城里买马,母亲带着我们在农场劳动。母亲说:“让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吗?”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它们弄走了,因为它们并不是父亲想像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经历或见闻吗?请以“石头与山头”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题目自拟;④不少于800字。
[审题点拨]:
先审话题,话题是“石头与山头”,有寓意,代表困难、障碍等;关系是如何不把“石头”看成“山头”。再审材料,对于这些对农场无利的石头,父亲认为是山头,不可移动;母亲认为是石头,可以搬走。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呢?父亲道听途说,主观上放大了困难,没有亲自试一试;母亲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主动去做,去尝试,去付诸实践。
[立意]:不要放大困难,要做,要尝试,才能成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后,去做。)
一、题目嵌入法
二、开篇切入法
三、分析入题法
四、结尾呼应法
五、遍地开花法
所谓标题嵌入法,就是指在文章的题目中嵌入或体现话题的字眼。
一、题目嵌入法
《困难——山头?石头?》
《那只不过是一块石头》
《不要把困难当成山头》
《管他石头与山头》
《石头真的是山头吗?》
二 开篇切入法
就是指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就点明话题或文章的主旨1)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一些大大小小的阻碍,就像一条路上有小石头也有大石头。小石头我们可以搬走,遇到山头便只好绕道,可有些人却把小石头当成大山头,久而久之忘却了双手的作用。
同样的石头,林肯的父亲认为,它是一个山头,不可挖动;林肯的母亲却用行动证实了,这“山头”,仅仅是一块块石头而已林肯的父亲和生活中的许多人一样,用放大镜“看”见了大山,不去尝试,不去探索,而他的母亲,却冲破了假象,最终成功把它们搬走。
2)林肯父亲廉价买回了一个有许多石头的农场,却认为那是山头而不去清除它们,后来,林肯的母亲带领孩子们清除了“山头”,因为它们只是埋入土里一英尺的石头。石头与山头,高度不知相差多少,但有时它们相差,不过一英尺的距离。
悲观的人说,困难是一座坚硬的山头,搬不起撼不动,只能束手无策;乐观的人说,困难只不过是浅埋于土中的石头,只要肯用心,轻轻一挖,便可以将石头搬起。
是痴心妄想,那么人类的就永远没有飞翔太空的希望。别把问题放得太大,当你真正去做时,你会发现它原本没有想像中那么困难。
三、分析入题法
1)爱迪生发明了电灯,这是一个十分曲折的过程。他做了成千上万次实验才让电给人类带来了光明。如果他认为发明电灯如同一个不可搬走的山头,那恐怕人类使用电灯的时间性要向后推迟,甚至永远不可能用上电灯。而他把研究的每一步看成一块块石头,在选择灯丝材料时,逐一排除的过程就是向下挖“石头”的过程,当实验证明钨丝最适合做灯丝的时候,就是让“石头”晃动的时候。
所以,生活中,那些看似坚不可搬的山头,往往由碎石头组成。我们只要多往下挖一挖,也就能把山移走,多数的困难也就这样被分解掉了。
2)宇宙“地心说”盛行的时代,人们对“地心说”信服得五体投地,几乎对它不产生一丝怀疑或否定。然而,哥白尼却不顾世俗的鄙夷的目光,不屑他人的诋毁,毅然地挪开了心中被公认的“地心说”这座“山头”,将自己所想付予实践。他夜以继日地工作研究,终于在大量的证据面前提出了“日心说”。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以说他敢于挑战,敢于实践的精神十分可贵。
末句扣题:后来,他的“日心说”被认可,可谓成功挑战了心中“山头”,山头最终风化成一块块可以移动的石头。
四、结尾呼应法
这种方法好处就是有放有收,而且可以将任性走远的文意拽回来
面对困难,拿出阿甘的执著来吧,拿出陈燕的勇气来吧,把山头化成石头,把洪流化成小河,在无极限的人生中,奋斗争取,创造奇迹!
生命因为有了无数次风雨的撞击而显得精彩,因为有了那些类似“山头”的“石头”而显得神秘。我们轻轻拨去那一层面纱,会发现:原来那只是石头。
五、遍地开花法
此种方法就是注意在行文中能够时时、处处点题。好处不言自明 友情提示:点题不在多,而在适时,为避重复,可明点,也可暗扣。 例文 不要把“石头”看成“山头”
林肯幼年曾有这样一段经历:父亲用低价格买下了一个农场,上面有许多石头。母亲提议将石头搬走,而父亲说这是一个个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是搬不走的。但母亲带人不长时间就把它搬走了。原来它们原本就是一些孤零零的石头而已。我们往往会这样,把石头看成了巨大的山头。在面对困难时首先是贬低自己,放大困难,认为自己不行,被些孤零零的“石头”所吓倒。人生道路中会遇到许多“石头”,甚至有时我们看着他们很害怕,会退缩,把它想象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巨石。我们会觉得接下来的努力将是徒劳,就停止了前进的脚步,那么他离成功的巅峰会越来越远。
“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罢官降职等一大堆因“乌台诗案”这块大“山头”的不如意,一起降临在苏轼的头上,然而他却有这样旷达豪放的心境,这时的“山头”将会变成“石头”,被苏轼踏在脚下。相反,在一次考试中失误而轻言放弃的学生,他们的“石头”有苏轼的大吗?没有,他们的失意对于苏轼来说微不足道,然而他们却把这“石头”看成了“山头”,视为不可挽回、解救的事实,认为人生之不幸莫过于此,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是因为后者在面对“石头”时没有一颗平常心 没有看到这就是一个石头而已,并不是“山头”。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当时科学界认为是不能实现的前提下,苦心研究,反复实验,最终实现了水稻大幅度增产。在人们认为这是个“山头”难以逾越的时候,他却以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和勇于探索实践的精神把它看成一个“石头”,搬动它,最终实现了科学界的突破。
有人说过: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是因为自己有自觉性地自我保护,这种保护太强了,他们就会把每一个“石头”看成“山头”,生怕自己受到伤害。在试过之后才明白,其实只要勇敢向前迈一步就会惊奇发现事情很容易。
不要把“石头”看成“山头”,挑战自己,战胜自己,才会有机会和可能去战胜别人
让我们勇敢地举起“石头”砸向“山头”,开辟通向成功的道路。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高二语文作文解析:石头与山头”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