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

2017-01-11 22:02:23 来源:精品学习网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失败的标志

  辛亥革命的功绩:

    ①是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③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④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五四运动的爆发时间、口号、中心、主力:1919和5月4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第一阶段的中心在北京,主力是学生,第二阶段的中心在上海,主力是工人。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①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性质)。

    ②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指导作用。

    ③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①领导阶级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指导思想不同:(三民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发展前途不同:(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走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历史条件:

    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及其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②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及同工人运动相结合——思想基础;

    ③共产国际的帮助——外部条件;④陈独秀、李大钊开展早期建党活动——组织基础

  标志: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中共一大。

  1923年中共三大决定同国民党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形成。

  广州国民政府北伐的开始时间、主要对象:1926年;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大革命失败的原因: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③陈独秀犯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七、国共的十年对峙

  南昌起义: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1927年“八七会议”结束陈独秀右倾错误领导

  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红军长征的起止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意义: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八、抗日战争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日寇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30多万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战取得胜利。

  抗战胜利原因:(1)日本发动的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法西斯战争;(2)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中国实行了全民族抗战(根本原因);(3)中共及领导的人民军队起了中流砥柱作用;(4)国民党爱国官兵的抗战;(5)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配合支持。

  九、解放战争

  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人民军队、解放区的合法地位未达成协议。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历史: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2”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