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练习

2017-01-11 20:35:11 来源:精品学习网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练习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赞美桂林周围喀斯特山水风光的一句名言。桂林山水是北起兴安,南到阳朔的100多千米的山水风光的代名词,是中国,也是世界罕见的喀斯特地貌区。这里山奇水秀,风光绚丽。人们将其自然景观归结为“四绝”,即簪山、带水、幽洞、奇石。据此回答1~3题:

  1、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物质基础是 ( )

  A.花岗岩 B.石灰岩 C.大理岩 D.砂岩

  2、“簪山”地貌类型指的是 ( )

  A.石钟乳 B.石笋 C.石芽 D.峰林

  3、喀斯特地貌的成因是 ( )

  A.流水的搬运作用 B.流水的冲积作用

  C.流水的溶蚀作用 D.冰川的刨蚀作用

  我国一联合考察团对广西喀斯特地貌进行了一次联合考察。联系所学知识回答4~5题:

  4、“桂林山水”这种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的形成与下列哪种条件无关 ( )

  A.岩石条件 B.气候条件 C.生物条件 D.土壤条件

  5、下列组合描述正确的是 ( )

  A.“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黄河中游河段

  B.“远看是山,近看成川”——云贵高原

  C.“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太行山区

  D.“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桂林山水

  6.下列地貌类型全部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

  A. 石柱、峰林、溶蚀洼地 B. 峰丛、落水洞、溶蚀洼地

  C. 石柱、石钟乳、地下河 D. 孤峰、溶洞、落水洞

  7.有关我国桂林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石灰岩广布,可溶性、透水性差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丰沛,尤其以5—8月降水较多

  C. 漓江自南向北纵贯全境

  D. 气候条件有利于生物的生长,土壤中有机质积累丰富

  8.读“石灰岩溶洞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②是 。

  (2)图中地形名称是 ,主要分布在 (岩石)地区,它是可溶性岩石受到含有 的水的 和 作用形成的。

  (3)通过化学方程式:CaCO3 + CO2+ H2O Ca( HCO3 )2,扼要说明图中①②形成的原因。

  (4)这类地形或地貌因在 (国家)喀斯特高原较为典型而得名,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省(自治区)。

  参考答案

  预习内容:

  1.(1)二氧化碳.可溶性.溶蚀.淀(2)碳酸盐类.可溶.二氧化碳.无机酸.流动.大气降水.岩石裂隙.峰林.峰丛.溶洞.

  2.(1)大气圈.水圈.(2)石灰岩.可溶性.亚热带.东部.北部.南部.侵蚀.有机质.有机酸.

  当堂检测:

  1、A 2、D 3、B 4、 B 5、D

  课后练习与提高

  1、A 2、D 3、C 4、D 5、D 6、B 7、D

  8、(1)石钟乳 石笋 (2)喀斯特地貌 石灰岩 二氧化碳 溶蚀 淀积

  (3)可溶性岩石遇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溶解后,形成可溶于水的碳酸氢钙,含有碳酸氢钙的水由洞顶渗出,由于压力降低或温度升高,二氧化碳逸出。(4)南斯拉夫 云南、贵州、广西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地理:圈层相互作用案例分析剖析练习”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