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第二国际的主要活动
前期活动
第二国际存在的25年间,共召开9次代表大会。其活动大体上以1900年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先后召开1889年7月巴黎代表大会、1891年8月布鲁塞尔代表大会、1893年3月苏黎世代表大会和1896年7月伦敦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工资工时和劳动保护、关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斗争、关于废除常备军和实行全民武装、关于反对战争和军国主义、关于反对殖民主义和实行民族自决、关于工会、土地和妇女等问题的决议。尤其是关于“五一”节的决议,推动了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促进了欧美社会主义政党的合法斗争和各国工会的国际团结。
第二国际从开始建立起,内部就有马克思主义、无政府主义和改良主义3个派别。在前期活动中,马克思主义派坚决同无政府主义派进行斗争,在前 3次代表大会上,批驳了无政府主义者否定议会斗争和争取社会改良、主张进行个人恐怖活动、用总罢工来反对战争等错误观点。1896年伦敦代表大会拒绝无政府主义者参加,一批支持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为此退出大会。至此,第二国际内部马克思主义者取得了对无政府主义者的完全胜利。
后期活动
第二国际后期召开过1900年9月巴黎代表大会、1904年8月阿姆斯特丹代表大会、1907年8月斯图加特代表大会、1910年 8月哥本哈根代表大会和1912年11月巴塞尔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夺取政权、党的统一、党与工会的关系、党与合作社的关系、反对殖民政策、反对军国主义、反对帝国主义战争等决议 (见彩图)。尤其是巴塞尔大会的反战宣言,对于欧美工人阶级的斗争起了很大的动员作用。
第二国际前期活动中,由于对改良主义派批判不力,以致这种思潮日益滋长。1895年恩格斯逝世。这时,世界历史由自由资本主义开始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的帝国主义时代,改良主义派进而发展为从理论上系统修改马克思主义革命原理的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内部,因对时代和无产阶级革命的认识分歧而形成3派:右派,即修正主义派,以E.伯恩施坦为代表;左派,即坚决反对修正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派,以В.И.列宁、R.卢森堡和K.李卜克内西为代表;中派,即对修正主义采取调和折衷态度的中间派,以K.J.考茨基为代表。修正主义派在第二国际几个主要政党领导机构中日益占居上风,导致第二国际大多数政党在1914年 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关键时刻倒向本国帝国主义政府一边,支持帝国主义战争。第二国际蜕化变质,陷于瓦解。
(责任编辑:杨旭杰)
分享“高二历史:第二国际的主要活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