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政治: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练习题

2017-01-09 23:07:09 来源:精品学习网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政治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练习题

  1、我国法律规定了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多条途径,便于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解决争议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解决消费者权益争议的最有权威的方式是 (D )

  A、请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解

  B、向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申诉

  C、根据与经营者达成的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

  D、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劳动者在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 (A C )

  A、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不可分离、两者是统一的。

  B、任何义务的履行总要以放弃权利为条件。

  C、任何权利的实现总要以义务的履行为条件

  D、劳动者的义务就是指劳动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3、我国劳动者依法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这主要是指: ( B D )

  A、劳动者依法享有规定的权利,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B、劳动者就业平等,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C、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有用工自主权,劳动者没有择业自主权。

  D、在劳动力市场上,用人单位有用工自主权,劳动者也有择业自主权。

  4、我国劳动者依法履行的义务包括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等。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的主要意义在于: ( A B )

  A、对劳动者的生命和健康有利。

  B、有利于防止、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职业危害,保证生产顺利进行。

  C、使用人单位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D、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财富。

  5、我国的《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下列关于劳动争议的处理方式的表述,错误的有:

  A、协商是劳动争议处理的一种必经程序 (A B )

  B、调解方式是法定程序,具有法律强制力

  C、仲裁是处理劳动争议最重要的环节,是法定的必经程序

  D劳动争议的诉讼是解决劳动争议的最终程序

  6、《劳动法》自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法对于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化、解除或终止等都做明确的规定。签订劳动合同的目的在于 (C D )

  A、在劳动关系中常会出现用人单位侵犯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现象

  B、国家需要制定专门的法律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C、确立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法律关系

  D、使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权利和义务通过书面合同形式确定下来

  7、我国《劳动法》规定:“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对职业道德的正确理解是 (ACD )

  A、职业道德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生活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B、职业道德是劳动者最基本的义务,是组织社会劳动的基础

  C、我国的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可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D、我国的职业道德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

  分析说明题:

  (二)新华社2009年2月10日报道,根据农业部对15个省份、150个村进行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民工进城务工有“三怕”:一怕进城找不到活干,二怕有了活干又上当受骗,三怕拿不到工钱百干。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受金融危机冲击,大量农民工失业返乡,其劳动权益受到侵犯,社保福利损失严重。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有所抬头,四川、河南等部分农民工返乡前或多或少都有工资没有结算清;另据一些农民工反映,一些地方和企业以金融危机为借口,用工不再签订劳动合同,更别提社保的事。

  (1) 上述材料中侵犯了劳动者的什么权利?

  (2) 请就“怎样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提出三条建议。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政治:劳动者权益的法律保障练习题”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