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

2017-01-05 16:04:35 来源:精品学习网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二历史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的局势

  内忧:太平天国起义和捻军起义

  外患: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和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沙俄侵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2、代表人物:

  中央:奕訢

  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3、指导思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近代洋务派思想家张之洞在《劝学篇·设学》中提出这一命题,他说:“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所谓旧学即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所谓新学即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强调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社会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主张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学技术,效仿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律例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以挽回清王朝江河日下的颓势。对于吸收西方新思想,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师夷长技以自强:洋务派提出的,指的是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科技来求得自身强大,以维护清朝封建统治。奕訢认为,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筹办夷务始末》咸丰朝)。只要在封建制度中加进一些西洋先进技术,可以镇压人民,可以自主自强,封建统治便可长治久安,并认为筹办洋务,必定能得到列强的支持。

  4、结果与评价:洋务派将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付诸实践,创办了一批近代企业,开设了一批新式学堂,迈出了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二历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洋务运动”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