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

2017-01-04 16:31:12 来源:精品学习网

  小编为您整理了高一地理知识点,方便广大网友查阅!希望各位同学,能从中得到想要的知识。

  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

  (1)人们根据地震波传播速度在地球内部呈有规律的变化,来确定地球内部构造和物质状态。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的传播速度较快,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的传播速度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它们的速度,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有规律地变化。

  (2)地震波波速在一定深度发生突然变化的面叫做不连续面。地球内部有两个明显的不边连续的面,一个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大洋在地下平均6千米处),在这个不连续面下,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这个面叫莫覆面;另一个在地下2900千米深处,在这里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则完全消失,这个面叫做古登堡面。根据这两个不连续面,地球内部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圈层。

  (3)内部圈层及其特征:

  名称

  深度(千米)

  主 要 特 征

  地壳

  (1)由各种岩石组成

  (2)各地厚度不均,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千米,海洋平均6千米,整个地壳平均厚度为17千米

  (3)可分为硅铝层和硅镁层

  地 幔

  上地幔

  (1)自上而下,铁镁含量增加

  (2)上部(地下60-250到400千米)有一软流层

  (3)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合称为岩石圈

  下地幔

  (1)铁镁含量继续增加

  (2)温度、压力、密度继续增加

  (3)呈可塑性固体

  地核

  外 核

  (1)物质成分以铁镍为主

  (2)温度、压力、密度均很大

  接近液体

  内 核

  固体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地理:划分内部圈层的依据”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