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重点难点知识讲解

2017-01-03 02:24:34 来源:沪江高考资源网

   争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争和内战的爆发

  1、正确把握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后中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日本败降后,长期以来的中日民族矛盾已经基本得到解决,不再是支配中国局势的主要矛盾。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个矛盾如何发展,如何解决,决定着整个中国的命运。

  2、“二战”结束后美国的侵华方针:扶蒋反共

  3、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

  (1)、注意分析1945年8月蒋介石连续三次电邀毛泽东去重庆“共同商讨”国内

  和平问题的原因与意图

  ①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舆论压力。

  ②特别是由于内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

  ③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借此宣传共产党没有和平诚意,他可以趁机制造舆论,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的身上;如果毛泽东去了,就可以利用谈判的机会,一则争取运兵备战的时间,再则诱使共产党交出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

  (2)、注意分析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的原因

  ①捍卫人民的利益,尽一切可能制止内战,实现和平、民主、团结。

  ②揭露美蒋反动派假和平的阴谋,以利于教育和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争取对蒋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间势力。

  ③如果不去,蒋介石可以趁机制造舆论,进而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到共产党的身上,中共必须以谈判争取在政治上的主动。

  (3)、注意分析重庆谈判的结果与意义

  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国民党始终不肯承认解放区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在这两个问题上终未能达成协议。

  意义:

  ①主要成果是迫使国民政府承认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从而有利于人民。

  ②揭穿了“共产党不要和平”的谣言,使其政治影响得到扩大,取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③采取平等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内政治问题,具有深远历史意义。

  4、注意把握政协会议上斗争的焦点、政协决议及意义

  按照“双十协定”的规定,政治协商会议于1946年1月在重庆召开。会上,充满了尖锐复杂的斗争,争论最激烈的是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的问题。这个问题,其实是重庆谈判以来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问题争论的继续和发展。

  政协会上这场合法的斗争,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协议(教材列出五项内容),又一次确立了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有利于实施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政协决议在许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和民主党派的意愿,冲破了蒋介石的独裁统治。但不久,政协决议为蒋介石的枪炮所撕毁。

  5、注意掌握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的基本知识

  (1)、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2)、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战略战术:在战略上藐视敌人。人民解放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因此“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毛泽东提出了战胜敌人的军事方针,以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不以保守夺取地方为主要目标;以运动战为主要作战方法,即集中绝对优势兵力,选择薄弱或孤立之敌,在运动中予以各个歼灭。1946年6月1947年6月相继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和对陕北和山东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责任编辑:杨旭杰)

分享“高二历史:人民解放战争重点难点知识讲解”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