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郑和下西洋社会争论

2017-01-03 00:53:56 来源:查字典历史网

   肯定派

  认为明史基本上正确,因为南京静海寺郑和残碑所记“两千料海船”,不是“宝船”,而是较小的“战座船”。

  对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考古,发掘出一根约15米长的舵,和明史所述宝船大小相符。南京郑和造船厂的船坞宽可容20丈。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1304-1377年)游记中早已纪录中国巨大的12张帆可载千人的海船。白图泰的纪录可作为12帆载千人的宝船的旁证。

  质疑派

  认为木材强度有限,过大的船体无法保证水密性,难以做长时间的航行。

  根据南京静海寺郑和所立残碑记载,郑和首次出海宝船为“两千料”,根据他们推论,折合长约为长十五到二十丈,宽六到八丈左右。载重量约为五千吨。

  至今未有人复制能够实际航行的44丈“宝船”。目前复制中的宝船多采用质疑派的说法。即便采用质疑派的说法,郑和宝船仍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巨型船舶。

  (责任编辑:杨旭杰)

分享“高二历史:郑和下西洋社会争论”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