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必修4第二单元知识点:辛弃疾词两首

2016-12-31 19:02:20 来源:精品学习网

  高中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育路小编准备了语文高二必修4第二单元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基础知识梳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孙仲谋( móu )舞榭(xiè )巷陌(mò )金戈(gē )元嘉( jiā )狼居胥(xū )仓皇(huáng )可堪(kān )佛狸祠(fó )拓跋焘(tāo ) 张浚(jùn )王玄谟( mó )

  2、解释下列词语,掌握在词中的意思:风流: 寻常:平常。草草:草率。北顾:北望。可堪:不忍。

  二、研习课文,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

  (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

  (二)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B级)

  明确:上阙用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下阕用了:“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

  “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上阙: 1.分析研讨前两个用典。

  ① 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C级)

  答案:都是能够建立功业的英雄人物,而且他们的事业都是在京口起步的。

  ②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C级)

  答案:表达自己力主抗金和决心恢复中原的宏大抱负,同时借古代帝王来讽刺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

  下阙:

  2.分析研讨第三个用典。

  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C级)

  答案:借鉴历史,伐金必须做好准备,不能草率从事。

  3.分析研讨第四个用典。

  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C级)

  答案: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政府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

  4.、有人说最后一段洋溢的是满腔豪情,也有人说是悲情怨语,说说你的理解。分析研讨用廉颇典故的用意。(D级)

  答案:辛弃疾这首词最后用廉颇事作结,是作者到老而爱国之心不衰的明证。廉颇虽老,还想为赵王所用。他在赵王使者面前一顿饭就吃了一斗米作的饭、十斤肉、又披甲上马,表示自己尚有余勇。辛弃疾在这词末了以廉颇自比,也正表示自己不服老、还希望能为国效力的耿耿忠心。雄心不减当年,切望为国效力,叹无人前来问讯徒有英雄豪情。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二必修4第二单元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语文高二必修4第二单元知识点:辛弃疾词两首”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