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二级登泰山记知识梳理

2016-12-31 10:53:41 来源:精品学习网

 

  《登泰山记》是清代姚鼐乾隆年间创作的泰山题材著名散文。育路小编准备了语文高二级登泰山记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译文

  泰山的南面,汶河向西流去;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汶水,北面山谷的水都流入济水。处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是古代春秋时期齐国所筑长城的遗址。最高的日观峰,在古长城以南十五里。

  我在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十二月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经过齐河县、长清县,穿过泰山西北面的山谷,跨过长城的城墙,到达泰安。这月28日,我和泰安知府朱孝纯从南边的山脚登山。攀行四十五里远,道路都是石板砌成的石级,共有七千多级。泰山正南面有三条水道,(其中)中谷的水环绕泰安城,这就是郦道元书中所说的环水。我开始顺着中谷进去。(沿着小路)走了一半,翻过中岭,再沿着西边的水道走,就到了泰山的巅顶。古时候登泰山,沿着东边的水道进入,道路中有座天门。这东边的山谷,古时候称它为“天门溪水”,是我没有到过的。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挡在路上的像门槛一样的山崖,世上人都称它为“天门”。一路上大雾弥漫、冰冻溜滑,石阶几乎无法攀登。等到已经登上山顶,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山就像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停留在半山腰处的云雾,又像是一条舞动的飘带似的。

  戊申这一天是月底,五更的时候,我和子颖坐在日观亭里,等待日出。这时大风扬起的积雪扑面打来.日观亭东面从脚底往下一片云雾弥漫,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似的东西,那是山峰。天边的云彩形成一条线(呈现出)奇异的颜色,一会儿又变成五颜六色的;太阳升上来了,红的像朱砂一样,下面有红光晃动摇荡着托着它。有人说,这是东海。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没照到,或红或白,颜色错杂,都像弯腰曲背鞠躬致敬的样子。

  日观亭西面有一座东岳大帝庙,又有一座碧霞元君(东岳大帝的女儿)庙。皇帝的行宫(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就在碧霞元君庙的东面。这一天,(还)观看了路上的石刻,都是从唐朝显庆年间以来的,那些更古老的石碑都已经模糊或缺失了。那些偏僻不对着道路的石刻,都赶不上去看了。

  山上石头多,泥土少。山石都呈青黑色,大多是平的、方形的,很少有圆形的。杂树很少,多是松树,松树都生长在石头的缝隙里,树顶是平的。冰天雪地,没有瀑布,没有飞鸟走兽的声音和踪迹。日观峰附近几里以内没有树木,积雪厚得同人的膝盖一样平齐。

  桐城人姚鼐记述。

  古今异义

  1.至于泰安(至于,古义:到,到达;今义:表示另提一事)

  2.是月丁未(是,古义:这,此;今义:常用作判断词)

  3.复循西谷(复,古义:再,又;今义:往复,重复)

  4.戊申晦(晦,古义: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今义:昏暗,夜晚)

  5.多平方(平方,古义:方方整整的;指山石;今义:数学名词)

  通假

  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以”通“于”,在,在……的时候)

  2.其级七千有余(“有”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3.少圜(“圜”同“圆”,圆形的,指山石)

  词类活用

  1.汶水西流(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2.济水东流(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3.崖限当道者(限:名词作状语,像门槛一样)

  4.道少半(道:名词作动词,走,走路) ]

  一词多义

  当:1.当其南北分者(在,在……的地方,介词)

  2.崖限当道者(挡住,动词) 僻不当道者(同上)

  余:1.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我,代词) 余始循以入(同上)

  2.其级七千有余(几,表示整数后不定的零数,数词)

  以:1.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同“于”,在,在……的时候)

  2.余始循以入(同“而”,表顺承,连词)

  3.回视日观以西峰(连接方位名词等用法同现代汉语,连词)

  及:1.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和,连词)

  2.及既上(等到,介词)

  3.皆不及往(赶得上,动词) 余所不至也(同上)

  限:1.越长城之限(界限,名词)

  2.崖限当道者(门槛,名词)

  3.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阻隔)

  4.皆不可限以时月(限制)

  5.然则诸侯之地有限(限度)

  道:1.道皆砌石为磴(路,名词) 道有天门、崖限当道者、道中迷雾冰滑、观道中石刻、僻不当 道者(同上)

  2.道少半(走,走路,动词)

  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道义)

  4.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政策,方法)

  5.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6.万户侯岂足道哉(说)

  有:1.其级七千有余(通“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2.泰山正南面有三谷(有,与“无”相对,动词) 道有天门、下有红光、亭西有岱祠、又有 碧霞元君祠(同上)

  云:1.世皆谓之天门云(语气助词,表示不大肯定的语气)

  2.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雾,名词)

  日: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太阳,名词)

  2.或得日或否(阳光,名词)

  3.是日(天,日子,名词)

  漫:1.亭东自足下皆云漫(弥漫,布满,动词

  2.其远古刻尽漫灭(磨灭,动词)

  居 1.半山居雾若带然(停留)

  2.自吾氏三世居是乡(居住)

  3.居十日(过)

  4.居庙堂之高(处在)

  5.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坐)

  6.其居仅仅足(住所)

  乘 1.自京师乘风雪(冒着)

  2.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乘坐)

  3.于是乘其厉声以呵(趁)

  4.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量词,一车四马为一乘)

  或 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有的)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3.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有时)

  4.或曰:“六国破灭,率赂秦耶?”(有人)

  极 1.极天云一线异色(尽头)

  2.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乎游之乐也(尽情享受)

  3.初极狭,裁通人(非常)

  4.何使我至于此极也(最困苦的地步)

  5.南极潇湘(望尽)

  6.屋极有窗以达气(顶点)

  视 1.回视日观以西峰(看)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审察)

  3.子孙视之不甚惜(对待)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眼力,目光) 坐 1.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与“站”相对)

  2.以谋叛坐之,并其部属四百余口尽杀之(判罪)

  3.因击沛公于坐,杀之(座位)

  4.停车坐爱枫林晚(因为)

  始 1.余始循以入(开始) 2.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最初)

  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才) 4.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开头、开端)

  高中是人生中的关键阶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编辑老师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高二级登泰山记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责任编辑:陈海岩)

分享“语文高二级登泰山记知识梳理”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