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
浙江海洋大学创建于1958年,始名舟山水产学院,1975年更名为浙江水产学院,1998年与舟山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为浙江海洋学院,2000年之后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相继并入,2016年更名为浙江海洋大学。近60年来,学校数易校址、历经变迁,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三等奖及全国科学大会奖9项,积淀形成了“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现已发展成为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权资格,以海洋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教学研究型大学。
学校总占地面积2596.88亩(其中海域使用面积720.02亩),校舍建筑面积46.13万平方米,纸质图书163.91万册,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3.20亿元,各类全日制在校学生16133人。现有省一流学科A类2个、B类7个,在教育部第三轮学科评估中海洋科学位列全国同类学科第5;拥有海洋科学、水产、船舶与海洋工程3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交通运输工程、农业2个专业硕士学位种类,并具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拥有本科专业48个,其中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为特色专业,有4个省优势专业、9个省重点(建设)专业、6个省新兴特色(国际化)专业,10个专业列入批次招生。现设有11个学院,有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创新应用研究院、东海发展研究院3个跨学科科研机构,举办独立学院——浙江海洋大学东海科学技术学院。主校区位于浙江舟山群岛新区长峙岛,枕山环海,风景宜人,是求学的理想之地。以下是浙江海洋大学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介绍:
海洋资源与环境 (本科类 )
培养目标:以海洋生物资源与海洋环境为培养方向,要求学生掌握现代海洋生物资源管理技术和深厚的生态学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具备海洋生物资源管理、经营、政策制定、水域环境监测,以及解决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主要课程:植物学、动物学、水生生物学、鱼类学、微生物学、渔业资源与渔场学、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调查,海洋生物资源评估、海洋生物资源增养殖学、海洋学、环境学概论、普通生态学、大学化学、水环境化学、水域环境监测与评价、海洋环境质量评价与规划、海洋法与渔业法规、渔政管理学等。
择业方向:毕业生将可在海洋生物行业、环保等单位或部门从事海洋生物资源与环境监测、调查、评价、增殖放流、受损海洋生态系统修复或重建,以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经营和管理方面工作。
专业特色:以海洋生物学科和环境科学学科交叉而设置本专业,着力培养既能从事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开发和管理,又能从事水域环境监测、评价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符合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责任编辑:刘娜)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