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关于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一)

2016-12-19 21:29:45 来源:高考帮

  1.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

  2.20°W向东至160°E为东半球;

  20°W向西至160°E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小于20°,为东半球,

  经度度数大于160°,为西半球;

  经度度数在20°至160°之间,为相应半球。

  3.纬线长度:L=L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长度大约为4万千米,

  纬线长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纬线长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纬线长度不同。

  纬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经度相差1°,实地距离相差111千米×COSθ(θ为当地纬度)。

  4.同纬度飞行,先向高纬飞,后向低纬飞。(即:北半球先向北飞,南半球先向南飞)。

  位于晨昏线上的两点之间,沿晨昏线的劣弧飞行最短。

  位于经线圈上的两点,沿经线过极点飞行。

  赤道上两点一般按赤道的劣弧飞行。若两点相差180°,则有无数种飞行方法。

  5.地球自转和公转方向相同,都是自西向东;即: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6.地球自转线速度:V=V赤道×COSθ(θ为当地纬度)

  地球自转线速度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度数相同,线速度相同;

  纬度度数不同,线速度不同。

  7.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点地球自转角速度都相等。地球自转角速度:W=15°/h=1°/4分钟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速度大约为0.25°/天

  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时,1太阳日>1恒星日;当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反时,1太阳日<1恒星日。

  8.地球公转速度:

  近日点(1月初)最大,远日点(7月初)最小

  自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自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逐渐变快。

  近日点(1月初)V、W最大

  远日点(7月初)V、W最小

  由近日点向远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小

  由远日点向近日点移动,公转速度V、W变大

  9.春秋分日,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平行;

  两至日时,太阳光线与黄赤两平面交线相垂直。

  10.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

  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的度数;

  回归线的度数+极圈的度数=90°

  11.晨昏线:

  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点;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点;

  晨昏线与始终太阳直射光线向垂直;

  晨昏线与经线圈相重合时,该日为春秋分日;

  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切点为12时或24时。

  12.纬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大,地转偏向力越大。

  1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北方向日出,西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全球大部分地区从东南方向日出,西南方向日落;

  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上,全球大部分地区从正东方向日出,正西方向日落。

  日出或日落方向位于与东西方向偏南(北)成θ°的夹角,表明太阳直射点位于θ°S(N)。

  14.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南半球昼长夜短,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南昼越长;

  3.21~6.2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大;

  6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

  6.22~9.23,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越向北白昼越长,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昼,而且极昼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也逐渐变小;

  9.23~12.22,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大,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大;

  12月22日,北半球各点昼最短夜最长,南半球各点昼最长夜最短;

  12.22~次年3.21,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向北白昼越短,而且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极夜范围逐渐变小,南极附近出现极昼,极昼范围也逐渐变小;

  赤道全年昼夜等长;春秋分日全球各点昼夜等长。

  日出时间+日落时刻=24小时

  昼长=24-2×日出时间;夜长=2×日出时间

  日出时间=12-昼长/2=夜长/2;

  日落时间=12+昼长/2=24-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昼长=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南半球某地的夜长=北半球同纬度的昼长;

  全球各点全年昼长(夜长)时间都相等。

  15.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H=90°-△θ(△θ为两地之间的纬度差,即太阳直射点与所求某地)

  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

  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向四周递减;太阳高度>0为白天;太阳高度<0为黑夜;太阳高度=0为晨昏线。

  太阳高度相同的各地与太阳直射点的距离相等;

  太阳直射h°N时,(90°-h°)N内出现极昼,其正午太阳高度为2h;(90°-h°)S内出现极夜,北极点的太阳高度全天相等为h°。

  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南地区。

  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为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小值的地区为赤道及其以北地区。

 

  (责任编辑:李江涛)

分享“高一地理:关于地球运动知识点归纳(一)”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