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湖南农业大学座落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省会长沙市,是湖南省重点大学。2001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随机性水平评估,荣获“优秀”。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文明单位”。
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文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等八大学科门类,设有农学院等16个学院、1个体育美育教学部,科研机构47个;有本科专业40个、专科专业8个;有硕士学位授权学科36个, 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3个(其中一级学科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有国家重点学科1个,农业部重点学科1个,省重点建设学科8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有全国职业教育师资培训重点建设基地1个。
现有专任教师877人。其中,正高职称108人,副高职称36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博士生导师108人,硕士生导师321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二层次人选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8人,“湖南省优秀中青年专家” 18人。
湖南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专业名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专业简介】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是湖南农业大学的骨干学科和重点建设学科之一,该专业办学历史悠久,早在1950年,湖南农业大学的前身—湖南大学农业学院就设有土壤农化系和土壤农化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前身),并开始招收本科班。1983年始招土壤学和植物营养学硕士研究生,1986年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定通过,获得土壤学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9月,获得植物营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得植物营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获得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获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每年招收2个班的全日制本科学生,现有在籍农业资源与环境本科学生159人,硕士生42人,博士生17人。已逐步形成了以农业资源与环境为核心内容与特色,本-硕-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结构合理的省级特色优势学科。
【师资力量】
随着学科建设步伐的加强,学科队伍不断得到充实,初步形成了一支职称、年龄结构较为合理,学历(学位)层次较高,科研能力较强的师资队伍。在现有19名专业教师中,教授占52.6%,副教授占21.1%,讲师占26.3%;博士和硕士所占比例分别为78.9%和10.5%;36岁以下的占31%,36-45岁的占26%,46-55岁的占32%。教师中有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13人,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湖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1人、湖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湖南省“121”人才工程人选2人。近5年来,共取得获奖科研成果8项,其中奖1项,省部级奖7项,鉴定科研成果10多项;目前承担科研项目5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国家973、863、科技支撑、丰产计划等项目20项,国际合作项目4项,可支配科研经费2963.7万元;出版著作13部,编写教材8部。共发表和交流科研论文397篇,其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交流的10篇,被SCI、EI、ISTP收录21篇。
研究范围与方向已由过去单一的农业土壤肥力与作物施肥扩展到土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植物营养生理,作物优质高效安全施肥技术、植物营养资源开发与利用,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污染土壤的修复治理,名特优农产品的土壤条件,丘岗地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土壤/土地资源信息与管理、农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及其调控等多个领域。
【课程及教学环节】
本专业设置了如下主干课程:土壤学、地质与地貌学、植物营养学、植物营养研究法、农业资源与环境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分析技术、水土保持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测量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法规、土壤污染与防治、农业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土壤肥力学、施肥经济学、现代肥料制造技术、作物品质化学等主干课程。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土壤学学科综合实习、植物营养学学科综合实习、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综合实习、土地资源学综合实习等。
【教学条件】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通过多年的建设,现建设有土壤学实验室和植物营养学2个功能实验室、植物营养与土壤学两个校级研究所,植物营养湖南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农田污染控制与农业资源利用湖南省重点实验室、农业资源利用财政部省部共建实验室以及土肥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现有仪器设备价值824.5万元,包括土壤质量检测、作物营养分析、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的仪器设备,如离子色谱仪、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连续流动分析仪、光合测定仪、全自动定氮仪等,实验室现有实验用房1020 m2。校内建有实践性教学基地,1984年建成的模拟池一座(36个小区,18个处理,面积96m2),有玻璃温室200m2,盆栽场300m2,实验用地12亩,建有土壤及岩石标本馆一个,标本馆面积344 m2,馆藏量已由最初的几十件增加大目前的2000余件,基地设备完善,能满足因材施教的实践性教学要求。
另在湖南各地市、北京等地,近10家单位都建立有学生实践实习联系单位或基地,包括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与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祁阳红壤站、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等单位。拥有中外文期刊和书籍约11000余册,征订有外文期刊35种,中文期刊218种,拥有较全面的中文、英文电子期刊的全文和文摘数据库。
【就业与深造】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能在农业、国土、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利用与管理、农业技术开发与推广以及农业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的教学、科研、管理、技术开发与服务等方面工作。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具有50多年的办学历史,办学经验丰富,人才培养质量高。主要表现在:
(1)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保持在50%-75%之间,考研的去向主要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资源区划与肥料研究所、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研究所和高等院校。这些学生到那里后很快表现出动手能力强、科研业务熟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好等特点,非常受导师的欣赏和器重。
(2)除少数学生因为要继续报考研究生外,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均在95%以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胜任工作,成为单位的业务骨干,且从各单位反馈的信息看,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具有专业知识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业务好等特点。
(3)研究生考取博士率高,常年保持在50%左右,并且大多数都是考取中科院、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院校;
(4)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我学科、专业培养的本科生、研究生“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基础扎实、协作精神佳,奉献精神强,并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目前毕业的研究生中有5人在国家环保总局、国家气象局、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等国家机关工作,有10来位在省级机关工作,其余基本都是在高校和科研机构工作。
(责任编辑:王朝辉)
特别说明:由于各省份高考政策等信息的不断调整与变化,育路高考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