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复习知识点梳理

2016-12-10 13:11:20 来源:逍遥右脑记忆网

   一、地质作用及其分类:

  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

  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地质作用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

  1.内力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

  能量来自地球内部(热能),使地表高低不平

  (1)岩浆活动:岩浆的产生、运移、冷凝等一系列过程的统称

  (2)变质作用:由于温度、压力的改变使岩石的成分、结构发生变化的过程

  (3)地壳运动:

  由于地壳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发生循环和转化,从而使地壳结构及其表面形

  态不断发生变化的过程

  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

  A.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或弯

  曲变形,又称为造山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

  B.升降运动(垂直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做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隆起或凹

  陷,又称为造陆运动,常常引起地势的起伏变化、海陆变迁等

  从全球规模看,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2.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堆积)、固结成岩

  能量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使地表平坦

  (1)风化作用:由于温度、水、生物等影响,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石发生崩解和

  破碎的过程

  可以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条件

  (2)侵蚀作用:

  水、冰川、空气等在运动状态下对岩石及其风化产物进行破坏的过程

  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海水侵蚀

  (3)搬运作用:

  风化、侵蚀产物在风、流水、冰川等作用下,由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

  (4)沉积作用(堆积作用):

  被搬运的物质由于外力减弱或遇到障碍物而堆积下来形成各种堆积地貌

  风力堆积;流水堆积

  3.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

  二、地壳物质循环:

  1.组成地壳的三大类岩石及其形成: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

  2.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简化版:

  1、地质作用按照能量来源的不同可以分为内力作用、外力作用两种类型。由整个地质时期看,地质作用中内力作用居主导地位

  2、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热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内力作用主要包括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壳运动等基本形式。

  3、地壳运动中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是地壳运动,其按运动方向和性质又可以分为水平运动和升降(垂直)运动两种形式。

  4、水平运动常常形成褶皱山脉、断裂带、裂谷、海洋等;垂直运动常常形成地势起伏、海陆变迁等。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5、外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外部(太阳能、重力能),它可以使地表变得平坦;外力作用主要包括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堆积作用)、固结成岩等基本形式。

  6、三大类岩石可以相互转化(地壳物质循环)。在图中填出相应名称。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地理: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复习知识点梳理”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