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温故-琵琶行并序解析

2016-12-08 19:42:56 来源:高中学习网

   核心导读: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暑假作业温故-琵琶行并序有解析,希望帮助大家学好高一语文。

  《琵琶行并序》解读

  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藩镇势力又进一步提出要求罢免裴度,以安藩镇“反侧”之心。白居易上表主张严缉凶手,有“擅越职分”之嫌;而且,白居易平素多作讽喻诗,得罪了朝中权贵,于是被贬为江州司马。司马是刺史的助手,在中唐时期多专门安置“犯罪”官员,属于变相发配。这件事对白居易影响很大,是他思想变化的转折点,从此他早期的斗争锐气逐渐销磨,消极情绪日渐增多。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秋天,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被人抛弃的歌女,心情抑郁,结合自己路途遭遇,用歌行的体裁,创作出了这首著名的《琵琶行》(原作《琵琶引》)。

  《琵琶行》是长篇乐府诗之一。此诗通过对琵琶女高超弹奏技艺和她不幸经历的描述,揭露了封建社会官僚腐败、民生凋敝、人才埋没等不合理现象,表达了诗人对她的深切同情,也抒发了诗人对自己无辜被贬的愤懑之情。

  想一想

  1.诗歌中点明诗人秋夜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并渲染出悲凉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歌中第一次写到琵琶女演奏音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侧面表现琵琶女演奏之后的音乐效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 。”是《琵琶行》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练一练

  (一)课内阅读。

  1.下列加点词的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明年秋       ②今漂沦憔悴

  ③因为长句 ④似诉平生不得志

  ⑤铁骑突出刀枪鸣 ⑥暮去朝来颜色故

  ⑦老大嫁作商人妇 ⑧凄凄不似向前声

  ⑨门前冷落鞍马稀 ⑩整顿衣裳起敛容

  A.①⑤⑧       B.⑦⑨⑩

  C.③④⑥ D.②④⑨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两项是 (  )

  A.使快弹数曲      快:赶快

  B.歌以赠之 歌:歌唱

  C.凡六百一十六言 言:句

  D.座中泣下谁最多 泣:眼泪

  E.弦弦掩抑声声思 掩抑:低沉抑郁

  F.去来江口守空船 去来:离去回来

  G.满座重闻皆掩泣 掩泣:掩饰哭泣

  H.老大嫁作商人妇 老大:排行第一

  3.将下面的两句诗,依据寓情于景的原则扩写成一段100字以内的文字。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一首清诗,回答问题。

  素心兰①

  何绍基②

  深心太素绝声闻,悔托灵根压众芬。

  万古贞风怀屈子,一江白月吊湘君。

  香愈澹处偏成蜜,色到真时欲化云。

  园榭秋光都占尽,故应冰雪有奇文。

  【注】①中国传统名花,是一种花卉。花朵颜色纯,无杂色。②何绍基:清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1.【小题1】结合诗歌内容赏析颔联的艺术手法。(6分)

  2.【小题】分析诗中“素心兰”的形象,谈谈该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5分)

  乐一乐

  香山九老

  传说,香山居士白居易晚年70岁以后在洛阳来往最多的老朋友有六位,他们是胡果、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等六位老人,年龄均已超过70岁。加上白居易共七位老人。他们多次在白居易的府第和龙门香山寺聚会,宴饮赋诗,欢度晚年。因此,他们自称“七老会”,成为当时东都洛阳最有影响的先贤集会,白居易曾专门写文记述。他在诗序中写道:“胡、吉、郑、刘、卢、张等六贤,皆多年寿,余亦次焉。偶于弊居,合成尚齿之会。七老相顾既醉甚欢。静而思之,此会稀有。因此成诗记之,传好事者。”

  后来,学识渊博、德高望众的僧人如满和当时已经136岁的诗人李元爽也加入了七老会,成为九老。当时人的平均寿命很低,九个古稀以上的老人经常聚到一起,而且既有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又有世人景仰的的百岁高僧,更有洛阳有史以来最长寿的老人,因此,他们的聚会更加有传奇色彩,当时的人们尊称他们为“香山九老”。他们饮酒赋诗,成为洛阳的佳话。白居易的朋友,曾为他们的聚会画了一张“香山九老图”。千百年来,“香山九老”的聚会,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参考答案】

  《琵琶行并序》

  想一想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2.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4.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5.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练一练

  (一)1.【答案】D

  【解析】①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③古: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⑤古:忽然爆发出。今:冲出去,超过一般,鼓出来。⑥古:容貌。今: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⑦古:年纪大了。今:排行第一的人。⑧古:以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走向前方。⑩古:整理。今: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

  2.【答案】DE

  【解析】A 项“快”是“畅快”的意思。B 项“歌”是“作歌”的意思。C 项“言”是“字”的意思。F 项“去来”是“走了以后”的意思。G 项“掩泣”是“掩面哭泣”的意思。H 项“老大”是“年纪大了”的意思。

  3.【答案】天边挂着一轮孤月,罩上了淡淡的云霭,又像蒙上挥之不去的层层雾障。朋友要远行,我送他到浔阳江边。江风袭来,枯败的枫叶纷纷滑落,漂浮在江面上顺流而下,几朵破败的荻花也随风躲躲闪闪地晃动着,风过后,枝干秃秃的,显得十分孤寂。

  【解析】本题考查扩写语句。扩写,顾名思义就是扩展描写,是指按照规定将离散的词语或抽象的情景、内容要点扩充为意思连贯明确、结构清晰完整的语句、段落。注意落实重点,突出“寓情于景”的特点。

  (二)1.【小题 1】①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诗人赋予秋兰以人的精神,歌颂其具有屈原的正直风骨,具有明月的虽然淡雅却清操永恒的美,表现了诗人对秋兰的喜爱之情。②诗人展开联想,由眼前的秋兰,联想到与其有着相同境遇的屈原,联想到湘水之神湘君,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空间,拓展了诗歌的境界。

  【解析】这首诗的描写对象是素心兰,颔联说它具“万古贞风”,说它“怀屈子”,说它“一江白月”,说它“吊湘君”,拟人的手法不难看出;另外就是由兰到屈原,到湘君的联想。作答时,先指出手法,再分析手法的运用,最后指出表达效果即可。

  2.【小题 2】诗中的素心兰,色淡香远,胜过众芳的俗艳浓郁;虽因众芳的妒忌而愤郁,却仍保持自己高洁的节操。本诗正是以吟颂秋兰来表达对恬淡自持又流芳万古的君子节操的赞美。

  【解析】本诗是咏物诗,借吟咏自然界的花卉来表达一种人生理想,所以分析时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抓住所写物象的特点,来体会其所象征的人物,所体现的思想情感。诗人所写“素心兰”的品质,便是诗人所赞美、所追求的精神境界。作答本题,可抓住“香澹”“成蜜”,“色真”“化云”,与“园榭秋光”被占尽的比较,以及“冰雪有奇文”的赞美来概括素心兰的形象,归纳诗人的感情。

  (责任编辑:张新革)

分享“高一语文温故-琵琶行并序解析”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