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2)

2016-11-21 23:01:34 来源:精品学习网

   12.昼夜长短的计算:

  (1)日出日落:①昼长=日落时间-日出时间;②夜长=24小时-昼长。

  (2)昼夜弧度:①昼长=昼弧度数/15°;②夜长=夜弧度数/15°。

  13.球面经纬度距离:

  (1)同一经线上:L=纬度差×111km

  (2)同一纬线上:L=经度差×111cosθkm(θ为纬度)

  14.时间的计算:

  (1)地方时的计算:360°/24h=15°/h=1°/4m=1′/4s(求东加求西减)

  (2)区时的计算:区时差=时区差(求东加求西减)。注意:标准时间是指0时区的区时,又称世界时;北京时间是指东8区的区时,是我国的统一时间,但不等于北京地方时。

  15.时区的计算:

  (1)经度→时区:经度÷15=商(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2)时区→中央经线(标准经线):中央经线=时区数×15°

  (3)中央经线→时区范围:时区范围=中央经线±7.5°

  16.日期的计算:

  (1)国际日期变更线(人为日界线):由西向东越过该日界线、由东经向西经越过该日界线、由东12区向西12区越过该日界线,日期均减1天;相反则加1天。

  (2)0点或24点经线(自然日界线):由西向东越过该日界线日期要加1天,由东向西越过该日界线日期要减1天。注意:按东西方向,时间(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是求东加求西减,国际日期变更线两侧的日期计算是求西加求东减,0点或24点经线两侧的日期计算是求东加求西减。

  17.日期范围的计算:

  一般而言地球表面有两个日期,偏后的日期是大日期,偏前的日期是小日期。

  (1)范围:大日期范围是由0点或24点经线向东到180°经线,小日期范围是由0点或24点经线向西到180°经线。

  (2)变化:小日期范围在变小,大日期范围在变大。

  ①0点或24点经线与180°经线重合时,全球日期相同;

  ②0点或24点经线与90°E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1:3;

  ③0点或24点经线与0°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1:1;

  ④0点或24点经线与90°W经线重合时,大日期:小日期=3:1;

  ⑤0点或24点经线处在东经时,大日期范围<小日期范围;

  ⑥0点或24点经线处在西经时,大日期范围>小日期范围。

  18.由日期估算太阳直射点纬度和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

  (1)二分二至与太阳直射点纬度:春分日(3月21日)太阳直射赤道,夏至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秋分日(9月23日)太阳直射赤道,冬至日(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范围为南回归线(23°26′S)与北回归线之间(23°26′N),周期为1回归年=365d5h48m46s,速度≈纬度8°/月≈纬度1°/4天,即每个月约移动纬度8°,每移动纬度1°约需要4天。

  结合(1)(2)可以推算不同日期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和极圈内任一纬线的极昼极夜天数。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光照图计算题规律总结(2)”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