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重点知识汇总(3)

2016-11-13 21:59:15 来源:高考网

   特点:双重性质——各纬度、海陆之间水热交换;直接控制某地气候特点(水热状况)

  下垫面(地表状况);最近地面大气直接热源与水源

  其它影响气候的因素:人类活动、洋流(寒流降温减湿;暖流增温增湿)

  8-2气候类型

  气候特点(会判断气温降水图;会描述)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

  以温定带——月均温在15度以上,为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15度,为亚热带气候

  月均温最低在0以下,温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除外)

  以水定型——热带气候分为四种:

  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多雨;

  热带沙漠气候:全年干旱;

  热带季风气候:旱雨两季

  热带草原气候:旱雨两季

  ——亚热带气候分为两种: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雨夏干

  ——温带气候分为三种:

  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温带大陆性气候:全年少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湿润

  气候成因

  季风气候成因:三种季风气候

  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气候:

  地中海气候(副高和西风);热带草原气候(信风和赤道低压)

  单一气压带和风带控制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低压);温带海洋性气候(西风)

  气候分布

  大陆东岸气候:三种季风气候

  大陆西岸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大陆内部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9、地球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酸雨等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现象产生原因污染物危害对策

  温室效应燃烧矿石燃料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二氧化碳海平面上升(原因?)对沿海低地构成直接威胁引起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进而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具体表现?)提高能源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努力加强国际间的合作;植树造林

  臭氧层的破坏使用制冷设备等消耗臭氧物质氟氯烃等太阳紫外辐射增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全球合作,减少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酸雨燃烧化石燃料(主要是燃煤);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水体酸化,影响鱼类生长乃至死亡;酸化土壤,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及人体健康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如清洁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废气再利用)燃烧低硫煤或其它清洁能源

  第三单元陆地与海洋环境

  主要造岩矿物和三大类岩石

  化学元素——矿物——矿产

  造岩矿物——岩石

  主要的造岩矿物: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按成因分为三大类岩石:

  岩浆岩:

  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长石、石英、云母组成)和喷出岩(如玄武岩)

  花岗岩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如石灰岩;形成岩层(其中往往有化石)

  石灰岩是烧石灰和制水泥的重要原料

  变质岩:如大理岩(主要由方解石组成,是优良的建材和装饰材料)

  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内容,以及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

  内容:

  地球岩石圈由一些断裂构造(如海岭、海沟等)分成6大板块P97图4-11

  板块不断运动,板块内部较稳定;

  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带)

  板块运动对地表的影响——形成海陆分布、陆地地貌格局

  板块张裂边界(生长界):形成裂谷与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

  板块挤压边界(消亡界):常形成山脉

  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海沟;岛弧、海岸山脉

  陆陆板块挤压——巨大山脉,如喜马拉雅山脉是亚欧板块与印度

  洋板块挤压形成

  (责任编辑:康彦林)

分享“高一地理:重点知识汇总(3)”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