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科地理最全学习方法

2016-11-08 09:24:34 来源:学习方法网

  高考一轮复习掌握隐形历史知识点的方法

  一、目录标题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中学历史各册教材的目录或章节标题之中。如奴隶社会编中“第一章奴隶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一夏商”,就要求学生明白夏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商朝是中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与此相类似的知识点有: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秦汉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时期;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的“ 三大”即1919年至1923年是中共创立时期;******“一大”至汪精卫叛变即1924年至1927年7月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此可见,教材的目录标题隐含着丰富的知识,学习时要善于挖掘和思考。

  二、跨章节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因教材的编写体例,或隐形于背景,或隐形于因果,或隐形于时限,或隐形于补述,或隐形于删简。如战国时的长平之战隐形于秦统一的背景;曹操及官渡之战、三顾茅庐、赤壁之战等东汉史实隐藏于三国鼎立一节;司马睿给祖逖刺史空衔的西晋史实隐形于东晋教材;916年阿保机建国契丹隐形于五代时限之内;北宋末年钟相提出“等贵贱、均贫富”口号隐形于南宋农民战争;蒙古政权的耶律楚材劝止窝阔台汗破坏 农业隐藏于元世祖劝课农桑;春秋的皮囊鼓风冶铁、突厥、契丹兴起于北魏等知识隐形于后面章节的补述。东周的后期是战国,但东周的后期即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56年,并不等于全是战国,因战国止于公元前221年,比东周时间要长35年,这段史实被隐没于教材的删简之列了。于是,学生在学习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

  三、插图中的隐形知识

  通过图案插于课本,形象生动地强调该史实的重要,减少了课本的冗长文字表述,因而也造成了学生所忽视的隐形知识。如隐形于扉页彩图中的《自由引导人民》,就反映了法国七月革命;隐形于书中的人物插图《 达?芬奇自画像》,就使人不易觉察到课本举出了达?芬奇的代表作品有3个;隐形于书刊手迹之类的插图, 更暗示了许多知识,“大总统誓词”中的民国元年,就是指1912年,“严夏和他的主要译著”图中除《天演论》之外,还有与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书名相异的《法意》等等。学习时,对插图的隐含的知识不可忽视。

  四、地图中的隐形知识

  这类知识,隐形于课本的历史地图之中。如“元朝疆

  高考文科地理最全学习方法:

  地理是一门交叉学科,而高中地理最重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主要还是停留在不怎么涉及理科学习的原理理解,规律掌握,概念辨析,说白了就有点浅尝辄止,在理解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实际分析能力。

  一、理解与记忆相结合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有地球与地图、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岩石圈、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水循环与洋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等,这部分内容偏重于理解。特别是在地球宇宙环境中,地方时区时的计算、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及应用、昼夜长短的变化、大气的运动、洋流、等值线图等内容尤其需要理解,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只有理解了其中的原理规律,才能在解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同时,需要多做练习,重视解题过程、解题思路,加深理解所学知识。

  在高中地理中,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部分如:人口、城市、产业活动、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等应侧重于记忆,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在记忆的基础上,要多总结、归类,形成自己的看法,学会运用观点,结合实际,进行评价反思。

  二、注重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的地图是地理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突出特点。地图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是地理学习的根本。“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教学时需要将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1.地图和知识点相结合。

  地理离不开地图,学生平时需要多看地图,将知识点与地图结合,并逐一在图中查找、落实,把地图印在脑子里,并在图上再现知识。这样,在解答地理问题时,头脑中就会有清晰的地图,可以有效地提取需要的信息,从容作答。如:在学习气候类型的成因分布时将知识点与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与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分析,学习起来,就比较容易。

  2.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每年的高考中都有二、三十幅地图,基本上每条题目都用到图。学生要掌握正确的读图方法,培养良好的读图习惯。

  第一步:分类。拿到一幅地图,首先要进行分类,分析判读这是一幅什么图。如:光照图、地形剖面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只有对图作出准确的判断,才更易解题。

  第二步:读图。读图要注意先后顺序。首先看图名,这是一幅什么图,哪个地区的图等;其次看图例,如:比例尺、指向标。如,2010年广东省高考题:从1971-2000年甲乙两地各月气温与降水分布图中,判断气候类型,把曲线设计为降水,柱状设计为气温。很多学生没有认真看图例,按照平时的惯性思维,把曲线认定为气温,柱状认定为降水,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最后看图,这个时候需要仔仔细细地研究图,不漏掉任何信息。

  第三步:用图。把跟这幅图相关的知识点在脑中反映出来,结合题目,找到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解答。

  如,拿到一幅洋流方面的图,脑中就要反映出有关洋流的知识点: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的性质、洋流的成因、洋流的地理意义等,找到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再跟题目相结合,分析解答。

  三、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

  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有助于学生减少非智力因素的失分。高考题型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解决选择和综合题的方法有所区别。

  (一)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对那些地理比较薄弱的学生来说,地理选择题尤为重要,因为选择题为考生圈定了一个思考范围和选择范围。

  1.肯定法。

  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查记忆性知识,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

  如:2011上海春季高考题。当我国西部地区河流普遍处于枯水期时,通常会出现的地理现象(?摇)

  A.地中海沿岸地区炎热干燥?摇?摇?摇?摇B.巴西南部热带草原炎热干燥

  C.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摇?摇?摇?摇D.澳大利亚大陆昼短夜长

  答案C。通过分析题干得出,此时是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可以直接把C答案选出来。

  2.排除法。

  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就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明显错误的选项,再看答案是否前后矛盾。这样可以降低难度,缩小范围,减少错误。

  如:图中箭头所示为风向,该天气系统所在位置及名称为(?摇?摇?摇?摇)

  A.南半球,气旋?摇?摇B.南半球,反气旋?摇?摇C.北半球,反气旋?摇?摇D.北半球,气旋

  答案D。通过分析,判断气流由四周流向中心为气旋,可以排除B、C选项,再看气流的旋转是逆时针,判断为北半球。

  3.优选法。

  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就要选择最合理选项。

  4.转换法。

  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比其他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

  5.图示法。

  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

  (二)综合题的解题技巧

  首先对问题进行分类,看清题目问的是哪一类问题,如:特征类、评价类等。特征类就需要从自然和人文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自然类型包括位置、气候、水文、生物等;人文类型包括农业、工业生产特征等。评价类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可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或有利、不利等方面来表述。

  其次,在解题过程中要掌握一定的步骤。

  第一步看完所有文字、表格、图,文字要圈出关键词,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文字、线条等。分析材料的含义和用意,可以用在什么地方,再将所有能用的条件进行归纳。

  第二步审题,通过分析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和原理,形成解题的思路。

  第三步解答,在解答过程中,要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逐次表述,要有条理性,解答时,可对知识点逐一编号,这样就会一目了然。

  高考是一个长期的准备过程,仅有方法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靠平时一点一滴的辛苦努力与积累。从现在就开始准备,把脚步迈得坚实些,再坚实些,就一定能够“笑傲高考”。

  域图”和“漕运图”上,都明白告诉人们由于水患,黄河改道入淮的史实。中国历史课本中历史地图下面附的古今地名注释,更是潜藏着许多重要知识点,如今天的开封,战国时称大梁,北宋叫东京;宋代名港明洲,在明代却叫宁波,北京的叫法仅在两宋时就有幽州、南京、中都等几种。世界历史课本的地图上隐形的重要知识点更多得惊人:如“美国独立形势图”上表明1783年英国在承认美国独立的条约中,把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大片土地划归了美国。在“19世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图上,明白告诉学生,在拉丁美洲,除了西班牙、葡萄牙两个殖民国家外,还有荷兰 、英国和法国。在“美国的领土扩张”图上,一个“阿拉斯加,1867年从俄国购得”的说明就暗示了俄国在19世纪前期曾地跨欧亚美三洲;一个“夏威夷,1898年吞并”,反证了孙中山不是在美国建立了兴中会。在“帝国主义瓜分下的非洲”图上,表明了19末世纪末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和利比里亚这两块“干净” 的土地。所以,学生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应该结合地图加以分析和消化。

  五、注释中的隐形知识

  注释是对教材部分内容的补充说明,按说没有多少必记知识。可是高考不排除在这出题,一些出人意料的题往往就出在注释上。如1993年试题的“榷场”,一般答法都是“宋代的边境市场”。可这不行,非得答 成注释的“收税贸易市场”不可。因此注释成为不可忽视的知识点:铜器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就开始制造;哈 雷是英国近代天文学家;禁军,在南北朝是指皇帝亲兵,在北宋是指国家正规军;调,指户税,实质上是人头 税;《周髀算经》,可不能据“算经”二字或载有勾股定理”就确认为数学专著,因《中国古代史》选修本就 明白注释为天文学著作;阿蒙神庙,就是卡尔纳克神庙,等等。这些知识都是通过注释表述出来的,所以在学 习时不能忽视。

  (责任编辑:郭峰)

分享“高考文科地理最全学习方法”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