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必修三笔记:宋明理学

2016-11-03 18:56:15 来源:学习啦

   一、背景

  (一)原因——必要性

  1.汉末以来,儒学的权威性削弱,其正统地位受到佛教、道教冲击。(三教并立)

  2.宋代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激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强化。

  (二)条件——可能性

  1.儒学复兴运动

  2.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氛围。

  二、特点

  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的新儒学。(三教合一)

  三、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

  (一)理学的创立

  1.代表人物:北宋 程颢、程颐

  2.主要观点:天理是世界的本原;天理的核心是仁,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格物致知。

  (二)理学的成熟

  1.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南宋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理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理先于气;

  方法论:格物致知以求“理”。

  政治主张或伦理观:存天理(三纲五常——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灭人欲;(道统论;正君心。)

  (三)理学的发展——陆王心学

  1.代表人物: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

  2.主要观点:

  本体论或宇宙观: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方法论:“致良知”(通过内心反省去除私欲,回复良知即可成圣贤);知行合一。

  政治主张或者伦理观:存天理,灭人欲。

  (责任编辑:彭海芝)

分享“ 高二历史必修三笔记:宋明理学”到:

58.4K
关注高考招生官微
获取更多招生信息
高校招生微信